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民居利用生态和技术的眼光,更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巧妙关系,特别是其朴素的生态建筑经验和建筑技术,对我国生态型居住建筑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搬入砖房及以工业化构建的房屋当中,使得大多数农村民居呈现出传统的丢失、建筑形象的参差不齐、聚落空间毫无秩序的景象。如何在不破坏现有传统民居,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制定出一套民居标准化的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再生道路是当代建筑师的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以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藏族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现场测试等方法比较该地区传统民居和现代民居的优缺点,并结合特殊地域环境下的气候特点,借鉴传统民居的优秀生态建筑经验,对现有民居加以优化改善,提出一套适宜于当地藏族民居建设及发展的方案。首先,以当地自然条件因素及人文环境因素入手,分析了该地区所处复杂的地理环境及地貌特点;对气温、降水、风、日照与太阳辐射及相对湿度五个气候因素以及宗教聚落文化进行分析,并依据这些特点简要阐述了在不同气候条件及地域环境下甘南藏族传统民居的分类。其次,以甘南藏族传统民居的类型、营建方法作为出发点,分析传统民居的优点与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挖掘传统民居的优势——适宜当地建筑的生态经验。主要从传统民居对能源利用、平面布局、乡土建材、保温与防潮技术、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解析。再次,选取了甘南地区两户建于不同时期的藏族民居进行室内热环境测试,结果指出在甘南藏族民居中,新建民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建筑室内热环境并不理想;而建于较早时期的民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稳定,但民居在建筑设计与布局上存在极大缺陷,室内采光状态极差。通过对建筑热环境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传统民居劣势。最后,结合生态经验,提出一些相关的优化措施和方案,分别从材料改进、设计改进、结构优化与抗震设防等方面进行优化,使甘南藏族传统民居走向一条再生的道路。对传统民居的优化应注意,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以生态性、被动式技术为核心,不宜过多使用现代性技术材料,为甘南藏族传统民居的再生设计提供适宜性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