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理论视阈下的艾丽丝·门罗作品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pengs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篇小说的艺术价值往往被世人所忽略,殊不知此类文学作品更能彰显作家对于语言的掌控能力,更能体现文字的张力。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利用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以及对人性深刻的感悟从平凡的生活中探入心理深处,将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发挥到极致。2013年,艾丽丝·门罗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其在短篇小说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本文一反以往对门罗作品在叙事、女性主义等角度的集中讨论,创新地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探究小说人物心理出现的三种焦虑情绪及其产生原因,并进一步分析自我防御机制对于内心压抑的缓解,以及三种释放形式:梦和幻想、失误行为和疯狂状态。本论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详细介绍了艾丽丝·门罗及其作品的评价和相关背景,本文所涉及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相关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框架。第二部分为论文主体,主要分三章展开。第一章,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焦虑学说,解读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中人物的焦虑情绪,探索其作品中的人物乃至作者自身的内心世界,并进一步挖掘隐藏在心理焦虑背后的内外原因。焦虑主要是人格中自我所感受到的一种负面情绪,它主要包括受到外部世界威胁的现实性焦虑、受到本我欲望冲击的神经性焦虑和受到超我谴责的道德性焦虑三种类型;第二章,从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角度出发,结合作品情节发展和人物心理动态,探讨作品中人物为保护自我实施的防御机制,以此方式来缓解焦虑的状态,本章主要从被动地压抑、由内而外地投射再到积极地升华三个方面分析人物建设自我防御机制的过程;第三章,深入研究人物如何转移内心所承受的压抑,并最终形成发泄而实现欲望的达成。本章主要通过对短篇小说中的梦和幻想、失误行为及迷狂状态等情节的解析,探究人物转移或发泄来自内心压抑的过程。最后一部分为结论,在重申本论文的主要论点及主张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加拿大人,尤其是加拿大女性,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内心深处的不安和精神困境。
其他文献
本论文所关注的,是20世纪西方批评思想中以尼采为先驱的、从修辞的角度对语言的性质本身、以及进一步对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所进行的深刻、彻底的反思和重新审视。基于
学位
作为我国独特的语言形式之一,歇后语长久以来就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然而国内以往对歇后语的研究多侧重于语言的表面形式或是歇后语的内部形式等静态模式,几乎没有涉及歇后语
介绍了TK聚合物砂浆的主要性能及适用范围,从基底处理、砂浆的配制、养护等方面阐述了TK聚合物砂浆的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总结了施工注意事项,以推广TK聚合物砂浆的应用.
个体差异被认为是影响外语学习语言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学者均做过大量关于学习者因素的研究。但是这方面的研究重点一直集中在探讨各种学习者因素和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记录,是中国文化传世经典。该书内容博大精深,涉及道德、政治、哲学、教育等诸多方面,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一直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