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碳排放增加引起的严重气候问题和环境问题使世界各国就碳减排达成共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向世界做出了自主减排承诺,如期实现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减排目标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践行《巴黎协定》的最重要体现。中国政府积极采取“自上而下”式碳排放治理方略,将国家总体减排目标逐步向省域、产业部门进行分解,这是中国强化碳排放治理、建设生态文明和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产业部门作为碳排放活动的主体,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控制对象,在国家减排目标顺利实现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研究重点对产业部门碳排放责任进行分析。首先,确定以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煤炭采选产品等18个产业部门作为本研究的重点阐述对象。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2012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为主要数据基础,借助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基于“生产者责任”、“消费者责任”及“收入者责任”界定模型,分别核算了产业部门整体碳排放责任以及各部门在中国30个省市区的省际碳排放分布特点。最后,就核算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究碳排放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各产业部门在不同责任视角下呈现出差异性碳排放特征。产业部门整体碳排放方面,横向对比看出,18个产业部门中,有11个部门在“生产者责任”视角下碳排放量观测值最高,主要集中在农业和工业部门;5个部门在“消费者责任”视角下碳排放量观测值最高,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服务业相关部门;2个部门“收入者责任”视角下碳排放量观测值最高,且均为要素供给部门。纵向对比看出,三种责任视角下,“金属资源”、“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机械工业”、“建筑业”等部门承担了较高的碳排放责任,这些部门应作为碳减排工作的重点对象。产业部门碳排放责任省际分布方面,“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部门碳排放责任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区;“金属资源”部门碳排放责任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和河南等地区;“金融业”部门碳排放责任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山东、广东以及江浙地区。本研究据此围绕国家层面减排方案的制定、省域层面减排政策的实施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国家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