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不同方法观察家蝇三龄幼虫血淋巴细胞的形态及分类,并对大肠杆菌感染后的细胞免疫变化进行研究,为昆虫血细胞形态、分类及免疫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1)应用姬氏染色结合相差显微镜及荧光染色方法对家蝇三龄幼虫血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并分类。 (2)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大肠杆菌感染后4h、8h、16h及24h家蝇三龄幼虫血淋巴细胞总数(THC)的变化,并计数感染前后姬氏染色的各类血细胞数量(DHC)。(3)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肠杆菌感染后家蝇幼虫血细胞形态的变化。(4)用比色法分别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血淋巴中酸性磷酸酶(ACP)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5)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血淋巴中二酚氧化酶(DPO)活性的变化。
结果:(1)家蝇三龄幼虫血细胞可分为原血胞、浆血胞、粒血胞、珠血胞、类绛血胞5类。其中浆血胞又分为大核浆血胞和小核浆血胞两种。(2)与对照组比较,感染4h、8h、16h、24h组血淋巴细胞总数(THC)均有显著增加(P<0.01);感染后各时间组的浆血胞和粒血胞数均显著升高(P<0.01);感染后16h、24h组的珠血胞数显著升高(P<0.01);各时间组的原血胞和类绛血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3)与对照组比较,感染后4h、8h、16h组的浆血胞和粒血胞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感染后各时间组的珠血胞的比例均明显减少(P<0.01),各时间组原血胞和类绛血胞的比例均无明显变化(P>0.05)。(4)感染大肠杆菌后,浆血胞发生空泡、细胞变形等变化。(5)大肠杆菌感染后各时间组血淋巴中酸性磷酸酶(ACP)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酸性磷酸酶(ACP)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在感染8h、16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6)家蝇幼虫体内存在二酚氧化酶(DPO),且感染后4h二酚氧化酶(DPO)活性上升,16h达高峰后下降。
结论:(1)通过三种方法能很好地将家蝇三龄幼虫血细胞分为5类。(2)感染大肠杆菌后家蝇三龄幼虫血淋巴细胞数量、分类及形态出现变化,提示大肠杆菌在家蝇幼虫体内诱发了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反应。(3)大肠杆菌感染后家蝇三龄幼虫血淋巴中ACP、CAT及DPO活性均增强,提示这三种酶在防御微生物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