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校合作”的大学生村官培养路径探析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p2860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村官,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有着深远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中央和国家机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资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进行疏导帮扶而实施的一项长期的公共政策,二十年来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响应号召,为广大农村选拔了诸多优秀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有政策存在的弊端也逐渐凸显,就实际工作而言,一是当前大学生村官具备的业务技能较弱,任期内表现平平,不能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没有发挥高学历人才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二是大学生村官的生存环境相对较差,待遇普遍较低,导致部分大学生村官不能安心工作,人心思走,造成流失率高的现象;三是村官任职期满后,再次就业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择业难度大,群体的前途堪忧。由于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体系不完善、服务成效不明显、待遇保障不健全、择业分流无保障等,严重制约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持续、有效推进,长远来看将不利于农村发展、不利于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首先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理论支撑和学界的研究现状等,结合我国当前“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效果,以珠海市在开展“幸福村居”建设背景下实施的“镇村战略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为样板,研究得出其主要特点是在基层人才培养中引入“政校合作”的形式,实现政府、高校、农村和大学生的四级联动机制,形成大学生村官在选聘前培养孵化,上岗后跟踪培育,期满后科学分流的完善体系。与我国现行的大学生村官培养选聘方式相比,其优势是较好解决了现存问题,经过前期的系统培养,大学生村官掌握了业务技能,有助于提高工作成效;在政策的支持下保障了各项待遇,能够使大学生村官安心工作,降低流失;设计了合理的分流体系,使大学生村官工作期满后再次就业得到保障。针对研究珠海市“镇村战略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中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例如对“准村官”的培养体系尚有待完善,在选聘大学生进村工作后的跟踪机制不健全,对该项工作推进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防控策略亟需探索等,提出在选聘前、任期内和期满后多维度、全方位继续发展完善基于“政校合作”的大学生村官培养路径的具体框架和策略,将有助于政策的纠偏,有利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对其他地市探索“大学生村官”的培养选聘具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建立数学模型是不确定度评定过程的关键。不确定度评定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立数学模型的合理性。本文针对检测实验室在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中如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了
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山茶科山茶属一种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南方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是目前茶树繁殖的主要方法,同时工厂化育苗逐渐成为主流。因此,针
<正> 曹××男57岁已婚工程师病历号8728624 患者因患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药物控制不满意。经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左迴旋支近开口处狭窄90%以上。于1989年5月在北京某医院
管理伦理缺失不仅制约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已经成为毒化社会的一个顽疾。管理伦理不仅是一种企业应该遵守的伦理规范,而且还是一种价值观、一种经营理念。管理伦理已然
本文试图证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81条第1款本质上能阻止强制程序发挥作用.它可以构成管辖权前提,即:如果申诉国的申请未满足该条款的要求,上述《公约》第二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