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人口众多,水果产量巨大,但采后果蔬的设施保鲜技术和贮藏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并且我国保鲜研究起步较晚,技术力量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研究开发高效的防腐保鲜技术。此外,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植物源保鲜剂因其安全性高、使用方便,没有化学保鲜剂所带来的健康危害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并且贮藏条件易控制等优点,已经成为各国防腐保鲜研究的方向和热点。因此,寻找对生物以及环境安全无毒的植物源保鲜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果蔬保鲜剂的开发应用中有广阔的前景。因此,本研究以山苍子、茵陈蒿等39种植物提取物为供试材料,在室温(RT)贮藏条件下,采用喷雾法处理,系统测定了其对采后番茄、苹果2种供试果蔬的感官、风味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具有较好保鲜活性的植物源物质,为植物源果蔬保鲜剂的研制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感官指标(好果率和失重率)为标准,初步筛选了35种植物提取物(1mgDW mL-1)对番茄的保鲜活性,结果表明,山苍子、青蒿、柚皮、艾蒿、肉桂、荷叶、白芥子植物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保鲜活性,处理28d后的好果率均在72.0%以上,处理16d的失重率均小于8.0%;在此基础上,以感官指标(好果率和失重率)、品质指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和维生素C Vc)、保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与过氧化物酶POD)和膜透性(相对电导率)为标准,对初筛得到的7种植物源物质的保鲜活性进行进一步的复筛。结果表明,柚皮、山苍子、荷叶对番茄具有较好的保鲜活性,处理16d后番茄的品质明显好于对照(清水处理),与药剂对照(1-MCP0.5μL L-1)无显著差异。相对电导率均小于73.0%。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为90.10、97.30、92.03U·(g·min)-1,显著高于清水对照,与1-MCP(96.57U·(g·min)-1)无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为清水对照3倍以上;在0.254mg DW mL-1供试浓度范围内筛选了柚皮、山苍子、荷叶对番茄的最佳保鲜浓度,结果表明,3种植物提取物在2、2、1mg DW mL-1剂量下保鲜效果显著,贮藏一定时间后,能够提高番茄的好果率,降低番茄失重率,延缓其硬度、口感、风味、Vc的变化,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抑制相对电导率和多酚氧化酶(PPO)的上升,保鲜效果与1-MCP活性相当;以“富士”苹果为供试果蔬,对柚皮、山苍子、荷叶处理的最佳使用浓度保鲜效果进行系统验证,结果显示,3种植物提取物对苹果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但保鲜效果低于1-MCP,且低于对番茄的保鲜效果。2.以感官指标(好果率和失重率)为标准,初步筛选了39种植物提取物(1mgDW mL-1)对苹果的保鲜活性,结果表明,茵陈蒿、花椒、知母、白鲜皮、肉桂和八角茴香6种植物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保鲜活性,处理180d后的好果率均在61.0%以上,处理120d的失重率均小于2.5%;在此基础上,以感官指标(好果率和失重率)、品质指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和维生素C Vc)、保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与过氧化物酶POD)和膜透性(相对电导率)为标准,对初筛得到的6种植物源物质的保鲜活性进行进一步的复筛。结果表明,茵陈蒿、知母和花椒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处理120d后苹果的品质明显好于对照(清水处理),与药剂对照(1-MCP0.5μL L-1)无显著差异。知母处理的相对电导率70.43%,明显低于清水对照(81.48%),与1-MCP处理无显著差异(68.4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为29.87、29.82、28.77U·(g·min)-1,显著高于清水对照,与1-MCP处理(30.28U·(g·min)-1)无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为1.00、0.99、1.01U·(g·min)-1,与1-MCP处理相当(1.06U (g min)-1),但显著大于清水对照(0.4U (g m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