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肥胖问题是世界头号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研究表明,肥胖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还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会增加多种疾病的死亡风险,因而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多项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人群肥胖比例正在逐年增加,并且呈现一种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全面了解肥胖的发生发展机制和危险因素是十分必要的。而有研究表明,间歇性断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可提供相当于长期禁食或热量限制(Calorie Restriction,CR)的健康益处,并且可以降低肥胖风险、减少衰老等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比如心血管疾病和神经内分泌相关疾病。因此,这里我们运用间歇性断食的实验方案,探讨间歇性断食对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以及对小鼠机体各器官炎症反应的影响,从而来阐明间歇性断食是如何改变小鼠能量代谢和炎症反应,从而为治疗肥胖和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购买7周龄C57BL/6J小鼠,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一周后,使用60%脂肪含量的高脂饮食喂养8周建造肥胖模型。之后,按照体重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两大组:实验组即间歇性断食组(IF组)和对照组即随意饮食组(ad libitum,AL组),两组小鼠体重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均一性。这里,我们采取的是隔日间歇性断食的方法,即先禁食一天,再喂食一天为一个循环,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实施3循环间歇性断食、15循环间歇性断食和30循环间歇性断食,然后观察间歇性断食的短期效应和远期效应。每日12时进行禁食和喂食操作并且记录体重与摄食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相对mRNA的表达量,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误。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经过3循环间歇性断食后,IF组小鼠体重低于AL组小鼠体重,但无统计学差异。经过15循环和30循环间歇性断食后,IF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且低于AL组小鼠体重,并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2)经过间歇性断食后,高脂饮食喂养的DIO小鼠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下降。(3)经过间歇性断食后,白色脂肪组织脂肪酸转运基因CD36和FATP表达显著下降。(4)经过间歇性断食后,血清LPS水平显著下降。(5)经过间歇性断食后,下丘脑、肝脏、白色脂肪组织炎症基因表达显著下降。结论:间歇性断食可以显著减轻高脂饮食喂养的DIO小鼠的体重,降低DIO小鼠血清瘦素水平,减轻瘦素抵抗,提高瘦素敏感性;并且还可以调节白色脂肪组织脂质代谢,改善白色脂肪组织代谢紊乱和脂毒性,减少白色脂肪组织脂肪蓄积。另外,间歇性断食还可以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喂养状态下DIO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脂多糖(LPS)的水平以及改善下丘脑、肝脏和白色脂肪组织的炎症状态,显著降低炎症基因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