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唱和词作为一种文人之间高雅的交往方式,在南渡时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高潮。南渡时期唱和之风尤为盛行,南渡士人频繁结社交游唱和,创作了大量的唱和词,为我们留下了一笔重要的文学财富。南渡时期唱和人数之众多、唱和词题材之广泛、风格之丰富、艺术手法之多样,都值得我们作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就唐圭璋先生的《全宋词》和孔凡礼先生的《全宋词补辑》中辑录的生活在徽宗、高宗二朝的51位南渡词人留有的455首唱和词出发,尝试对南渡时期唱和词进行全面、细致和深入的分析。本文分为四个章节,框架如下:第一部分力图从时代背景等客观原因以及词人个体等主观原因两个方面探究南渡时期唱和之风兴盛的原因。南渡时期,时代背景的骤变以及高宗朝采取宽松的文化政策等原因为唱和活动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词体地位的提高、词人个体生存状况的改变、交往应酬的增多以及同气相求的心理创作机制是造成南渡时期唱和兴盛的主观原因。第二部分归纳唱和形式,并且分析其特点。南渡时期的唱和形式丰富多样,主要的唱和形式有词人的自和、同时代词人之间的酬唱以及对前代词人的追和。同时代词人之间的交游唱和作为最为主要的形式,分为结社文人的集体唱和以及日常的交际唱和。这些唱和活动呈现分散、流动的特点,分散流动的唱和活动并没有使南渡词人群体分散成零星个体,反而为该群体不断的注入生机与活力,使得南渡词人逐渐形成了一个非正式群体。第三部分是唱和词本体研究,主要探讨南渡时期唱和词的内容主题、艺术风格和意象类型。南渡时期的唱和词的题材内容广泛,主要有爱国怀乡、隐逸游仙、日常生活、禅宗佛理以及奉和应制主题。风格类型呈现以“旷达”为主,悲壮、慷慨、闲适、清丽、香媚等多种风格并存的多元化特点。唱和词的意象种类繁多,南渡词人不仅延续了“雁”、“梅”、“菊”、“月”等传统意象,还深化了“木犀”意象的内涵,并且开创了“酴醾”、“荔枝”等新意象,并赋予了这些意象丰富的人文意蕴与时代烙印。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以及意象的丰富多样,都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分析。第四部分主要归纳南渡时期唱和词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南渡时期唱和词的兴盛有助于提高词体观念,促进了词体的雅化,推动词体进一步向着“士大夫之词”转换;其次,南渡时期唱和活动密切了词人之间的互动及交往,把词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南渡词人群体的形成;最后,南渡时期唱和之风在南宋中后期得到了延续和深化,不仅促进了整个南宋唱和词坛的繁荣,还推动唱和活动不断发展,使得唱和之风延续到清朝末年,历史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