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南宋学者王应麟,承其家风,博览群籍,兼容并蓄,不专一师。于校勘、辑佚、目录、蒙学无不造诣精深。为官之余,著述不辍,一生编著各种著作达30余种,700余卷,不愧为南宋儒学之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学者王应麟,承其家风,博览群籍,兼容并蓄,不专一师。于校勘、辑佚、目录、蒙学无不造诣精深。为官之余,著述不辍,一生编著各种著作达30余种,700余卷,不愧为南宋儒学之殿军。 《汉艺文志考证》和《玉海》中《艺文》是王应麟目录学代表作。《考证》专以《艺文志》为研究对象,是继班固节取《七略》以入史,使《汉志》成为史志目录之开山作之后,对《汉志》学术地位之再次提升。开考补《汉志》研究之先河,逐渐形成了专题派的《汉志》研究。其《玉海·艺文》,在遵循四部分类的大前提下,不同于一般的类书,它综合了目录与类书的特点,是具有类书性质的目录,是具有目录特点的类书;而且走向了主题目录的组织形式,为我国编制目录的方法,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玉海·艺文》取材广博,搜集了极其丰富的目录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今天仍具有很大的参考使用价值。在广博这一点上,《玉海·艺文》堪与郑樵的《通志·艺文略》、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媲美。 前贤多侧重对王应麟史地考证方面著作的注疏和研究,笔者不揣谫陋,今从王应麟生平及学术思想渊源入手,对其目录学成就作粗浅研探,重点研究其在目录学方面的开创性。此外,以往的考证多偏重《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班固自注,对颜师古注的考证涉及很少,本文在对王应麟《考证》研究过程中,将其考证颜师古注的部分单列出来研究,说明其对目录考证的贡献。本文以史实为依据,以文献为参考,着重分析了《考证》和《玉海·艺文》的目录学功用,初步研究、探讨了王应麟的目录学成就。
其他文献
本文在对北魏地方考课历史做全面回顾的基础上,认为地方考课作为北魏考课制度的一部分,在前期受到中央王朝的重视。孝文帝以后,由于管理制度上的“重内轻外”,考格的混乱和地
目前,学术界对北京、上海、天津、武汉这些大城市的城市史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中、小城市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例如像马鞍山,由于在历史上名气不大,发展的轨迹主要是
高语罕是中共早期党员,是安徽现代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他不仅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筹备活动,而且为安徽的革命和文化教育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后期,其思想逐渐背离了
本文运用历史文献学、法理学和语言文字学等学科的方法和理论,以传世文献为依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出土简帛和其他考古资料中直接或间接涉及秦汉军法的有关内容,作尝试性
中国的礼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具有“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的功能。《通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巨著,其九门之一的《礼典》记录了中国古代历史上
在近代中国的整个不平等条约体系中,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为列强向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行使其他各种特权提供了重要保障,对中国的危害极其严重
福建省福清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侨乡之一。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政策的出台,国家放宽了公民因私出国的限制,福清人出国的人数逐渐增加,形成一股新的出国浪潮。据相关资
陈垣先生成名已久,解放前就有“史学二陈”的并称,堪称中国近现代史学界的双子星座,然相对于陈寅恪的研究,对陈垣的研究则较为薄弱。大多数的著作及论文出自其后代或学生,内
自从《孝经》成书以来,历史上的学者士人便开始了对它的研究和阐发,其中明代是《孝经》研究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它不仅承继了历代《孝经》研究的成就,而且又呈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