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部,奥陶系的沉积厚度约为600-800m,沉积物属于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型。鄂尔多斯盆地蕴含大量油气资源,盆地东部镇钾1井奥陶系盐下层马二段软沥青和沥青质泥的发现,为本次研究的契机。另外,前人对马二段碳酸盐岩微相的划分不够详尽,沉积环境的分析尚且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本论文选题于国家973项目课题“鄂尔多斯奥陶纪古陆表海盆成钾条件、机理和后期演化”。本文“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二段碳酸盐岩微相研究”对碳酸盐岩微相及储集特征进行探讨,总结出不同的微相组合及所指示的相带的变化规律,并对研究层位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特征进行讨论。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二段发育碳酸盐台地相岩石类型,本文以盆地东部全取心井镇钾1井作为基干井,榆9井和龙探1井作为辅助井,山西柳林三川河剖面作为参考剖面。通过对镇钾1井岩心的矿物成分、组构和生物化石的观察及显微镜下鉴定,分析研究区马二段的岩石学特征,从而将马二段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分为石灰岩和白云岩,石灰岩可细分为颗粒石灰岩、颗粒质灰泥石灰岩、含颗粒灰泥石灰岩、灰泥石灰岩等,白云岩类型主要有泥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
结合研究层位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及颗粒和基质的类型和含量,对比威尔逊相带模式,划分出10种碳酸盐岩微相类型:MF1/亮晶生物颗粒石灰岩、MF2/灰泥质生物颗粒石灰岩、MF3/含灰泥生物颗粒石灰岩、MF4/含生物颗粒灰泥石灰岩、MF5/灰泥石灰岩、MF6/含灰泥球粒石灰岩、MF7/纹层状泥粉晶白云岩、MF8/泥晶白云岩、MF9/粉晶白云岩、MF10/膏质白云岩。根据微相类型及组合关系,归为以下3个相带,即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
通过微相组合的划分、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海平面变化的规律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内沉积环境演化为:开阔台地-蒸发台地-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开阔台地-局限台地,马二段沉积时期存在多期的海退-海侵旋回。其中,马二段沉积时期经历了3次海侵。马二段下部岩性主要为生物碎屑颗粒石灰岩,沉积厚度较大,含有腕足类、腹足类等化石,沉积环境为开阔台地相,海侵达到最大值。随着海平面的降低,水体变浅,沉积物渐变为泥、粉晶白云岩,生物碎屑减少,沉积环境由开阔台地转变为局限台地。马二段中部:岩性主要由泥粉晶石灰岩变为泥晶白云岩,伴随着细晶膏岩的发育,岩性和厚度变化较大,经历了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环境。马二段上部:岩性为泥粉晶石灰岩变为粉晶白云岩,沉积环境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为一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
在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成岩作用特征、物性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将储层孔隙类型分为白云石化的晶间孔、晶间微孔及晶间溶孔,而较大的溶孔、溶洞及原生孔隙一般较为少见;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局部见膏、盐晶铸模孔、也可见裂缝型孔洞;孔隙度主要为特低孔、渗透率以低渗型为主;成岩作用包括:溶解作用、白云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压溶、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物性受成岩作用的影响较大;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Ⅲ类储层和Ⅳ类储层,其中Ⅲ类储层在研究区内分布较为广泛,大多数属于特低孔低渗型储层。
本论文选题于国家973项目课题“鄂尔多斯奥陶纪古陆表海盆成钾条件、机理和后期演化”。本文“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二段碳酸盐岩微相研究”对碳酸盐岩微相及储集特征进行探讨,总结出不同的微相组合及所指示的相带的变化规律,并对研究层位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特征进行讨论。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二段发育碳酸盐台地相岩石类型,本文以盆地东部全取心井镇钾1井作为基干井,榆9井和龙探1井作为辅助井,山西柳林三川河剖面作为参考剖面。通过对镇钾1井岩心的矿物成分、组构和生物化石的观察及显微镜下鉴定,分析研究区马二段的岩石学特征,从而将马二段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分为石灰岩和白云岩,石灰岩可细分为颗粒石灰岩、颗粒质灰泥石灰岩、含颗粒灰泥石灰岩、灰泥石灰岩等,白云岩类型主要有泥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
结合研究层位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及颗粒和基质的类型和含量,对比威尔逊相带模式,划分出10种碳酸盐岩微相类型:MF1/亮晶生物颗粒石灰岩、MF2/灰泥质生物颗粒石灰岩、MF3/含灰泥生物颗粒石灰岩、MF4/含生物颗粒灰泥石灰岩、MF5/灰泥石灰岩、MF6/含灰泥球粒石灰岩、MF7/纹层状泥粉晶白云岩、MF8/泥晶白云岩、MF9/粉晶白云岩、MF10/膏质白云岩。根据微相类型及组合关系,归为以下3个相带,即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
通过微相组合的划分、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海平面变化的规律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内沉积环境演化为:开阔台地-蒸发台地-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开阔台地-局限台地,马二段沉积时期存在多期的海退-海侵旋回。其中,马二段沉积时期经历了3次海侵。马二段下部岩性主要为生物碎屑颗粒石灰岩,沉积厚度较大,含有腕足类、腹足类等化石,沉积环境为开阔台地相,海侵达到最大值。随着海平面的降低,水体变浅,沉积物渐变为泥、粉晶白云岩,生物碎屑减少,沉积环境由开阔台地转变为局限台地。马二段中部:岩性主要由泥粉晶石灰岩变为泥晶白云岩,伴随着细晶膏岩的发育,岩性和厚度变化较大,经历了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环境。马二段上部:岩性为泥粉晶石灰岩变为粉晶白云岩,沉积环境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为一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
在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成岩作用特征、物性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将储层孔隙类型分为白云石化的晶间孔、晶间微孔及晶间溶孔,而较大的溶孔、溶洞及原生孔隙一般较为少见;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局部见膏、盐晶铸模孔、也可见裂缝型孔洞;孔隙度主要为特低孔、渗透率以低渗型为主;成岩作用包括:溶解作用、白云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压溶、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物性受成岩作用的影响较大;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Ⅲ类储层和Ⅳ类储层,其中Ⅲ类储层在研究区内分布较为广泛,大多数属于特低孔低渗型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