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双修”背景下的郑州城市生态廊道使用评价研究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pe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城市双修”政策,城市生态廊道建设如火如荼,城市生态廊道在城市居民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设计合理性和便捷性成为研究的主要问题。郑州市自2012年开始大力建设城市生态廊道,至今已建成生态廊道69条,总长度3588公里,绿化面积累计达3亿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两环三十一放射的网络生态廊道格局。通过对郑州城市生态廊道使用后评价的研究促进其优化建设,并对之后的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提供借鉴意义,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郑州中心城区城市生态廊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构建城市生态廊道使用评价体系,分析郑州城市生态廊道使用现状以及现存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优化策略研究,以期为中部城市生态廊道的设计和建设工作提供理论参考。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问题,说明论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已有理论成果以及研究内容和框架。第二部分是分析问题,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对郑州城市生态廊道进行定性定量研究。首先,论文界定了“城市双修”、城市生态廊道及相关概念并展开解析,从宏观角度分析发现在当前“城市双修”背景下,城市生态廊道面临生态网络系统性不强,生态环境破坏现象常存,城市文化记忆确实,缺乏人文关怀等一系列共性问题。其次从中观角度分析得出郑州城市生态廊道初具规模但现存问题较多。继而采用模糊综合法从微观角度出发,对郑州花园路城市生态廊道、东风路城市生态廊道、航海路城市生态廊道、中原路城市生态廊道的四个准则层,二十四个因素层分别进行满意度综合评定,分析得出使用者对城市生态廊道自然环境方面认可度高,对于郑州城市生态廊道服务功能,文化属性和后期维护等方面评价较低。第三部分是解决问题,结合调研情况和数据分析,论文在植物配置,空间营造,服务设施,文化提炼,管理维护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并选取花园路城市生态廊道典型路段进行优化设计实践,从城市生态廊道空间修补方面以及城市生态廊道生态修复两方面进行指导设计,从设计理念,设计图纸,以及植物配置,标识设计,座椅设计,垃圾桶设计,照明设计等细节方面进行详细设计,以期促进郑州城市生态廊道的生态修复,发挥地域文化属性,实现多维度的城市更新设计。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照明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此,城市路灯线路的铺设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繁杂,从而导致了万伏路灯高压供电网络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为提高
2012年4月14日贵州省瓮安县江界河码头滑坡发生变形下滑,造成较大的社会安全隐患。文章通过对其滑坡形成和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其滑坡治理工程提出合理有效的方案奠
研究背景及目的:表面抗原分化簇3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8,CD38)-他克莫司结合蛋白12.6(FK506 Binding Protein 12.6,FKBP12.6)信号通路通过影响细胞内钙信号变化,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