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椎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记录与对比传统物理牵引疗法与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缝后患者的眩晕程度、枕颈部疼痛程度等,从临床疗效的角度来论证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的优效性,为中医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首先研究者经由门诊筛选出60例患者纳入试验,随后使用网络随机系统产生60个随机数字,从而决定患者序号,并将其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给予患者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牵引治疗,观察时间为3个月,分别于当天、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3个月记录两组主要指标(眩晕)次要指标(1、颈部疼痛2、枕颈部疼痛3、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所得全部数据均被研究者详细记录,之后则采用SPSS.23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资料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所得结果显示两组间基本资料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可以进行对比。2眩晕强度组-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VAS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VA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对比所得结果与手法组相同。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眩晕强度。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对比,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眩晕强度。3枕颈部疼痛组-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VAS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VA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对比所得结果与手法组相同。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枕颈部疼痛。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枕颈部疼痛。4眩晕功能评估比较4.1眩晕总分组-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眩晕总分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眩晕总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对比所得结果与手法组相同。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眩晕总分评分。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眩晕总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眩晕总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总眩晕评分。4.2眩晕程度组-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眩晕程度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眩晕程度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眩晕程度评分对比,有显著相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眩晕程度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眩晕程度。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眩晕程度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眩晕程度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眩晕程度。4.3眩晕频度组-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眩晕频度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眩晕频度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眩晕频度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眩晕频度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眩晕频度。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眩晕频度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眩晕频度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眩晕频度。4.4眩晕持续时间组-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眩晕持续时间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对比所得结果与手法组相同。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眩晕持续时间。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眩晕持续时间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眩晕持续时间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眩晕持续时间。4.5颈肩痛组-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颈肩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颈肩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颈肩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颈肩痛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颈肩痛症状。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颈肩痛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颈肩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颈肩痛症状。4.6头痛组-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头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头痛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对比所得结果与手法组相同。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头痛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头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4.7日常生活及工作情况组-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与治疗前日常生活工作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日常生活工作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对比所得结果与手法组相同。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情况。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工作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工作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情况。4.8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情况组-组内比较:手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组:治疗后两时间点与治疗前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3天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牵引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组-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治疗较牵引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5不良事件的观察与分析试验第0、2、14周记录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均无异常。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出现眩晕、恶心、胸闷等症状,此为手法、牵引过重刺激颈交感神经所致。此时立即停止手法或者牵引,嘱病人闭上眼睛,平卧硬板床休息,双手拇指及手掌固定患者头枕部,给予颈椎适度水平位牵引,同时双手中指按揉双侧风池穴数分钟后症状即得到缓解。研究结论疏筋整复手法对寰枢关节错缝所致的颈性眩晕继而出现的眩晕以及枕颈部疼痛等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情况和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基本恢复至健康水平。故该手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使用。
其他文献
中国的饮茶从唐代开始流行,至宋大盛,到了元代,饮茶已成为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共同嗜好。元代著名的农学家王桢说“夫茶,灵草也。种之则利博,饮之则神清,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心理表现.是一种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忽略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会导
人说话时会犯错,但错误也会被发现和修正,体现了说话人对言语产出中问题的监控。在口译中,自我修正则能揭示产出中的问题以及译员遇到问题后的决策过程。本文结合Levelt的言
社交焦虑已经成为困扰高中生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话题,不仅阻碍了高中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而且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引入影响社交焦虑的两个个体因素;消极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