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少功是当代作家中具有才气人情、思想历练、创新求异的“特质”的作家。他的作品曾一度在文坛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从他的新作《西望茅草地》到“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爸爸爸》,到文体不分的《马桥词典》、《暗示》,诸多作品涌现出了一系列的经典人物形象,其中身体或心理有着残疾障碍的人物给人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这组人物不但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世界,而且寄予了作家关注底层的真挚情感和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本文力图将韩少功文学作品中的残障人物置于相应时代背景之中予以审视,并与古今中外一系列残障人物形象相比较,从而深刻把握作者的人文思想和创作愿望:韩少功有着痛苦而又疯狂的童、少年时期,也有着孤独而又饥渴的青年时期,还有着沉思而又拼搏的中年时期,现又进入了睿智而又淡泊的老年时期。这样的经历和人品、学识修养,使得他从一开始关注底层,挖掘劣根,极尽语言技巧之能事,来实现属于他及他作品的价值:人性的解剖与人格的重建,文化的批判与人文的关怀,历史的反思与精神的构建。引言部分对于学界关于韩少功的研究材料予以一定深入、全面地概括和综述,勾勒出当下学界研究韩少功的成绩和局限,显示本文研究所用的资料来源和认识背景。同时,也介绍本论题的论述思路、言说方式、研究方法以及所具有的新颖之处。第一章着眼于探究韩少功书写残障人物的根源,具体考察了韩少功的生活遭际、学养渊源,从现实性、历史性以及世界性等三个因素来分析出他对残障人物的创作理念,即以启蒙的道义来关注底层的写作心态。这种理念和心态,源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从而受益于繁杂的阅历;源于他本人的学识历史渊源,从而受益于传统和记忆的深度;源于他本人放眼世界的视野,从而受益于西学的薰陶。第二章立足于分析韩少功书写残障人物的动机,从文化、人性与历史三个主题着眼,较翔实地阐述了创作主体塑造和残障人物的创作目的,即以痛苦地挖掘来展现劣根的书写动机:或对文化地批判,如《爸爸爸》中的丙崽形象,就是对文化传统的痼疾(巨大的惰性和抗变性)进行批判;或对人性地剖析,如《暗示》中的老木有时复杂得连作者自己也发出诘问“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对历史地怀疑,如《归去来》中,黄治先的遭遇让我们致疑,“自我”是“谁”?以及如何超越“大我”?这种动机还是对人格地重建,如《马桥词典》中的复查、铁香、万玉、马鸣等人自由生长,凸现出人的生命本身所具有的硬度和活力。第三章侧重于展现韩少功书写残障人物的方法,从韩少功残障人物的写作特色和技巧出发,总结其塑造残障人物的独特创作手法,即以睿智地表达来实现唯美的书写方式:或通篇隐喻地叙述,如《女女女万中三个“女”分别代表着幺姑、珍姑和老黑,且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精神;或民俗的描写,如《爸爸爸》中丙崽的“爸爸爸”和“X妈妈”这两句话,放置在“信鬼崇巫”的民俗描写中就成了“阴阳二卦”;或方言的运用,如《马桥词典》中以“不和气”、“神”两个词条就勾勒出一个活生生的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