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的上世纪80年代以后,声势浩大、汹涌澎湃的打工潮使许多人背起行囊,走出世代相依的的农村,走入繁华忙碌的城市。毫无疑问的是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一个打工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情感匮乏的时代,但是打工诗人与打工诗歌的出现弥补了我们心灵中的困顿与迷茫,打工诗人们在“生存中写作”的精神坚守让人学会坚强,打工诗歌中所流露的种种对于当下社会的人文关怀与拯救意识让人萌生感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娱乐至死”的时代,打工诗人和打工诗歌所走的每一步都异常艰难,充满困境。本文通过分析打工诗歌的精神内涵与写作困境,试图为打工诗歌的发展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文本模式,探讨当代诗歌中新的写作可能性。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打工诗歌的发展历史,打工诗歌发展的重镇在广东,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批的打工者南下到广东、深圳打工,在繁重的打工生活中,一些打工者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打工诗歌由此诞生。第二章重点阐述打工诗歌的精神内涵并作价值判断,在精神赤贫的时代,打工诗歌担当起了现代人对心灵与艺术的追求。分别从现实主义、底层文学、感动写作三个层面阐释打工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三章重点论述在当代打工诗歌遇到了怎样的写作困境,分别从文本困境、主体困境、文化困境三个部分加以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