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以来,距离1987年2月中国电影局首次提出“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已经20余载。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已经由一种中国式的对电影艺术的特定政策性表述和对电影应具备的崇高思想的要求,转变成为对电影作品的创作理念,一种与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相对应的电影美学形态。然而,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不仅面临着在市场层面上受到阻碍,而且面临着自身的美学困境和来自大众消费层面的抵牾。本论文的框架就是围绕新时期以来,中国本土的主旋律电影研究在关注其与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藩篱对自身美学发展影响的同时,面对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主旋律电影的美学体系的问题,清楚地分析目前主旋律电影的实际创作以及批评现状,立足于电影市场和电影观众,对于主旋律电影发展至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例如如何用符合现代电影发展的创作思维和电影语言真实而深刻地体现生活、反映现实,拍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主旋律影片;如何对主旋律电影类型化创作中出现的美学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如何将主旋律电影的模式同当下的电影观众的多样化审美实践需求相结合等等。本论文在绪论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论文主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以及国内各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突出这一论题研究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主体包括四个部分。第二章主要通过不同层面的分析,综合概括了主旋律电影的概念及特点,并得出本文主旋律电影的概念。第三章是论文的重点章节,从主旋律电影的题材、叙事模式、人物塑造以及视听语言等方面详细地论述了主旋律电影的美学变迁,并通过具体影片的分析,总结和梳理这一变迁的脉络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四章主要以极具代表性的主旋律电影《建国大业》为个案进行分析,从影片创作层面和运作层面所呈现出来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试图勾勒出未来主旋律电影的美学新特征。第五章主要是作为对未来主旋律电影的前景展望,从商业性、民族性、地域性等方面探讨主旋律电影的美学趋势,并试图得出未来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美学模式。结语部分主要提出了主旋律电影要想成为中国电影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其美学模式必须遵从的三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