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菊花(Dendranthema grandiflorum (Ramat) Kitam),是菊科(Compositae)菊属(Dendranthema(DC.)Des Moul.)植物,发源于我国,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其品种繁多,被中外花卉界誉为“世界两大花卉育种奇观”之一。我国菊花品种资源丰富,经长期人工杂交和自然选择,其遗传背景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关于现代栽培菊花的系统学研究主要是通过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初步确定了菊花这一物种的起源,并对众多的品种进行了形态划分。但是有关不同品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报导较少。对菊花品种的鉴别大多限于通过形态性状观察进行分类,主要依据花型花色等分为五大类。有关分子标记技术在菊花品种资源研究上应用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AFLP-银染技术,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探讨45个菊花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品种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实验改进了菊花基因组DNA的提取纯化方法,获得的高质量DNA能够满足后续实验的进行;2.建立了适用于菊花品种分类的AFLP-银染技术反应体系,得到清晰的AFLP指纹图谱;3.以AFLP—银染分子标记技术,对45个菊花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从35个AFLP引物组合中,选用10个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E+3/M+3引物组合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486条清晰可辨的带,其中多态性带451条,平均每个引物组合可检测出45.1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高达92.80%。这表明供试品种资源在DNA水平上酶切位点的分布存在广泛的变异。应用DPS软件计算遗传距离界于0.36000~0.86237之间,平均为0.611185;UPGMA法将45份资源分成6个类群,从相异性系数分析了各品种资源间的亲缘关系。4.本实验所获得的遗传多态率表明,同一栽培地内的菊花品种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提示菊花品种人为地域交流的频繁,造成同一栽培地内菊花遗传背景的复杂。直接把基因型特征用于品种分类研究,对形态学分类将是有力的补充。5.实验结果表明,AFLP-银染技术能够用于菊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