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改良Z成形术在单睑伴内眦赘皮矫正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对眼外形的测量术前、术后的数据进行记录,探讨改良Z成形术在单睑伴内眦赘皮矫正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整形美容科收治,并于术后成功随访6个月至1年所测得数据的32例内眦赘皮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例,女性30例。对32例患者行改良Z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在同期间对部分患者行重睑术。对每位患者术前、术后的睑裂长度(HLFL)、内眦赘皮间距(MED)、内眦间距(HCD)进行准确测量并记录,对术区疤痕情况进行评估,并对睑裂长度与内眦赘皮间距的比值进行计算。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数据,睑裂长度与内眦赘皮间距(HLFL/MED)的改善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OSS23进行分析,并对内眦赘皮的矫正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术后对32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1年,平均9.4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后I期愈合,内眦形态良好、无手术疤痕、泪阜完全外露。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内眦赘皮间距分别为37.98±3.68mm、33.01±3.08mm、34.17±2.59mm,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内眦间距分别为35.02±2.53mm、32.38±2.33mm、33.19±2.61mm,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睑裂长度分别为26.98±1.01mm、3.11±1.53mm、28.62±1.01mm;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HLFL/MED比值分别为0.752±0.065、0.948±0.068、0.842±0.055;相较于术前,术后6个月内眦赘皮间距有明显缩短,缩短间距为3.38±1.21mm,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内眦赘皮间距有明显增加,增加值为2.19±0.83mm,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术前,术后6个月内眦间距有明显缩短,缩短了0.93±0.62mm,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术后,术后六个月内眦间距有明显增加,增加值为1.02±0.68mm,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术前,术后6个月睑裂长度有明显增加,增加值为1.81±0.46mm,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睑裂长度显著降低,降低值为1.29±0.73mm,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术前,术后6个月HLFL/MED有明显增加,增加值为0.119±0.0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HLFL/MED有明显降低,降低值为0.098±0.04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PSAS评分、观测者OSAS评分在术后POSAS的评分分别为10.35±0.76分、7.21±0.73分,患者、观测者的总体满意度评分分别为2.21±0.19分、2.59±0.28分。结论改良Z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的应用具有易操作、创伤小等优势,因此在进行内眦赘皮矫正手术中采用Z成形术可以达到显著效果,患者在术后充明显瘢痕或内眦赘皮复发等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