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逗留的前提条件和相应的空间模式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i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交往和逗留的关系入手,引出两个承载逗留的前提条件,紧接着探讨了交往主体对这两个前提条件的界定,同时对承载逗留的空间模式展开研究,最后结合城市公共空间具体实例进一步分析了承载逗留的条件和相应的空间模式。关于承载逗留的前提条件,本文围绕着安全性和交往性两个方面展开。安全性对应着空间的私密性,交往性对应着空间的开放性。在这两个层面中,安全性又是交往性的前提,只有先保证逗留的空间足够安全,才能为的交往创造条件。安全性和交往性是承载逗留的两个前提条件,简言之就是:“背部保护,前方开放。”相关论述主要以人体生理和感知规律为基础,以实验论证的一系列尺度为手段,由此确立逗留,这一诱发交往关键节点的理论依据。有了前提条件,进一步研究承载逗留的空间模式。“背部保护,前方开放。”本质上就是空间边界和空间中心的对应关系。关于空间边界,主要有“边界模式”和“依托模式”两个理论支撑;剩下的空间中心由“向心模式”展开论证。由此建立起承载逗留的三种空间模式,简言之就是“边界依托,中心呼应”前提条件和空间模式都是理论层面的问题,论述的也都是理想状态下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这两个方面也是基础性的理论准备,最终还是要结合具体的空间进行论证。关于具体的空间环境,为论述的一致性,也采用了与前文理论层面相同的论述构架。即:前提条件、空间模式和具体应用。内容方面则选择了一些城市空间中比较典型的公共空间,最后以梵蒂冈的圣彼得广场为对象,进一步作了综合性的分析和论述。从理论到应用,完成了对论文主旨的论述。文章研究的是承载逗留的前提条件以及相对应的空间模式,其本质还是人的感知行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
其他文献
龟北地区地处武汉市核心地段,具有深厚的工业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是武汉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存在过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影响巨大的汉阳铁厂。然而,在当代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
协同学把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看作许多子系统形成的集合,通过类比对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现象建立起一整套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基于“很多子系统的合作受相同原理支配而与子系
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可持续建筑设计理念如今被更加重视。与此同时,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为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研究以水景
学位
学位
新中国成立以后,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资源的开采,越来越多的资源型城市出现了资源枯竭的情况,城市经济状况随之恶化,进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产
有机延续传统城市的结构形态,综合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各项现实问题,使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中国城市发展中最为紧迫的课题.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苏州——
本文首先通过对电影叙事的理论与创作方法研究,认识到电影是一种主观创作的艺术,电影叙事是电影创作的理论根基,并对建构影片时空的电影蒙太奇、电影“呈现”空间塑造的有机拼贴
2006年建设部发布了关于控制住宅结构性供应的政策,简称为“7090”政策,本文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及地区(主要是日本和香港地区)大众住宅的发展,以及我国普通住宅的建设经验,指出“70
学位
我们珍视本世纪一切文化建树,主张毫无偏见地集中全人类的智慧,从多方面探索新的道路;我们要像保护生物多样性那样保护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在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条件下,充分保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