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城记录着城市肌理,维系着城市的文化血脉,是华夏古老城市文明的真实见证。自1982年“历史文化名城”概念被正式提出以来,先后共有133座古城被纳入了保护体系中,这些曾经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免受破坏。但对于有着广阔疆域和灿烂文明的中华大地来说,仍有众多现状损毁较为严重且并未纳入各级保护范围的古城区亟待更新与保护。如何在正确界定这一类历史城区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是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山西忻州秀容古城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为直隶州城,是级别高于平遥的一座千年古城,拥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但目前古城内历史遗存破坏严重,保护与发展思路存在偏差,亟待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以秀容古城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秀容古城保护与发展修建性详细规划,从建筑历史和城市规划的专业角度出发,结合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历史学等学科详细探讨了秀容古城在现代化过程中保护与发展的新出路,为古城的活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研究对象的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与研究框架,对论文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整体定位。第二章分析了忻州市的区位概况和历史沿革,并由此推论秀容古城在忻州区域的历史变迁,分析了秀容古城的历史环境、空间形态以及建筑形态特征。第三章在资料收集总结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忻州秀容古城的历史遗存现状以及现状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古城现状特征。第四章在第一章提出问题、第二章了解历史和第三章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对秀容古城进行价值评价,同时通过对其拥有的资源优势的分析,指出了秀容古城保护规划的战略意义。第五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针对历史文化名城的集中分类方式,并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分类体系;总结了国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三种模式,分析了其利弊;通过前文的探讨提出了具有特色性的秀容古城的保护方法和具体的保护内容。第六章通过对与秀容古城同类型古城韩城古城的发展分析,总结出保存一般的小型古城合适的发展模式,提出针对秀容古城的适应性活化发展规划。第七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强调了作者对保护体系之外且保存状态一般的小型古城保护与发展的观点和体会,为这类古城的保护与发展规划提供了一套合理的研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