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运动心理学领域,针对促进大学生体育活动行为的研究中,多数针对单一情境和单一理论,探讨体育课对大学生休闲时体育活动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较少,从而使构建的预测干预模型具有一定局限。本研究考虑了体育教师和体育课堂教学的作用,探讨了体育课三重效能对休闲时大学生体育活动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构建了适用于大学生体育活动行为的预测干预模型。本研究以自我效能理论(SET)和计划行为理论(TPB)的核心构念为基础,构建了三重效能预测体育活动行为的跨情境模型,并通过三个实证研究检验模型的适用性、长期和短期干预对身体素质提高和对行为改变的有效性。研究1:构建三重效能预测体育活动行为的5因素理论模型。本研究共选取研究参与者784名参与研究,完成了对引进量表的跨文化检验和假设理论模型的检验。从理论上为实践干预提供依据。研究2:以研究一的理论模型为依据,选取研究参与者143名,设计2周体育课和休闲时分别干预的实验,检验大学生体育活动行为的改变状态。结果发现,2周的实验干预,可有效提高大学生休闲时的行为控制感(PBC);体育课干预和休闲时干预都能促进大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发生显著改变。研究3:以研究一的理论模型为依据,选取研究参与者209名,设计为期8周的体育课和休闲时综合干预的实验,检验干预措施对大学生体育活动行为的促进效果。结果表明,8周的实验干预之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度和耐久力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干预使大学生体育活动行为的增加提供了佐证。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5因素假设模型对大学生体育活动行为的预测和干预能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2)大学生在体育课上体验到的三重效能可有效提高其休闲时相关行为的效能感。(3)体育课三重效能的干预比休闲时效能的干预对PA行为的促进效果要好。(4)对大学生在体育课和休闲时的效能感进行较长时期干预,可以促进大学生对体育活动行为的参与,进而有效提高其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