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篮球运动最初是从游戏发展而来的,娱乐性是篮球的原始特征。篮球教学可以促进德育,智力教育,体育和审美教育的共同发展,是一种人的社会化形式,要求在活动中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注重运动技能的获得,追求参与者个性的释放和兴趣以及需求的满足;强调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平衡,尊重个人成就需求,又重视个人责任;鼓励公平竞争,同时倡导相互合作和支持;它不仅可以改善人类的生理功能,还可以促进人格素养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相比于低年级、中年级阶段的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迈向青春期初期,注意力易分散,自我控制力不足,动机水平不高,集体意识增强,仍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和向师性;同时部分教师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忽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导致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学习兴趣不高,也没有很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本文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对篮球课学习兴趣的调查和研究,专门设计了一套适合小学生身心特征的“趣味篮球”教学方案,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目的是激发他们对篮球学习的兴趣,提高篮球基本技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进行调查研究,以体育心理学和篮球运动教学为理论基础。分别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外界诱因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了一套适应他们生理心理特点的“趣味篮球”教学方案,此方案主要从篮球健身操、绳梯脚步练习、团体竞赛性篮球游戏、目标的制定等方面进行编制。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在北京市体育馆路小学高年级实验班的篮球课教学中,运用“趣味篮球”教学方案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激发学生对篮球课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篮球基本技术的掌握。2通过对北京市体育馆路小学高年级学生发放篮球课兴趣调查问卷,得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篮球课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在需要和外界诱因两个方面。3在篮球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趣味篮球”教学方案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篮球基本技术,并且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满足学生的发展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