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敏感期的早期手术对水平斜视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3392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前、后行斜视手术的不同类型水平斜视儿童术后双眼视功能是否产生变化,探讨视觉发育敏感期内的早期斜视手术对儿童双眼视功能重建的影响,从而为敏感期内早期实施斜视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01~2014.09在我院斜视与小儿眼科进行斜视诊疗,符合如下条件的患者:就诊年龄1~9岁,性别不限,均在3岁前发病,水平性斜视,屈光状态正常,斜视偏斜角度为≥15△,无眼球运动受限及眼部手术、外伤史,无明显全身疾病。取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完善如下检查:眼轴、角膜曲率、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验光、眼位检查、眼外肌功能检查、眼底照相及术后残留斜视偏斜角度。术后三级视功能的检查:使用同视机检查I、II级视功能及远立体视,使用颜少明《数字化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立体视。完善检查者共计170例。根据患者手术年龄分为2组,A组:视觉发育敏感期,年龄为1~3岁,B组:视觉发育成熟期,年龄为4~9岁。按照水平斜视类型分为间歇性外斜视、恒定性外斜视、共同性内斜视3组分别进行A、B两组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计170例被检者符合条件并完善相关检查,纳入统计。(1)在间歇性外斜视儿童中,A组远立体视及近立体视的术后重建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恒定性外斜视儿童中,A组II级视功能、远立体视及近立体视的术后重建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共同性内斜视儿童中,A组I级视功能、II级视功能、远立体视及近立体视的术后重建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视觉发育敏感期内行手术矫正斜视的患儿,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率间歇性外斜视>共同性内斜视,恒定性外斜视>共同性内斜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熟期内行手术矫正斜视的患儿,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率间歇性外斜视>恒定性外斜视>共同性内斜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视觉发育敏感期内发病的水平斜视患儿,敏感期内的早期手术更有利于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2)视觉发育敏感期内患病的斜视儿童,共同性内斜视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最大,尤其是II级视功能、远立体视及近立体视;恒定性外斜视次之,主要影响II级视功能、远立体视及近立体视;间歇性外斜视影响最小,主要表现为对远立体视的损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冠心病并行PCI患
患者男,36岁.以“查体发现膀胱占位8个月余”入院进一步检查,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乏力、盗汗,无腰背部疼痛及放射痛等其他不适.超声检查所示:膀胱左外上
期刊
目的了解腺病毒载体转染鼠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对体外培养的胰岛细胞的作用,探索基因治疗在胰岛移植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自鼠脾细胞克隆IL-10CDNA,构建携带有IL-10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