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手指离断伤患者行再植手术治疗出院后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Unplanned Readmissions,UR)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为早期筛选高危患者并优化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减少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率。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20年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外科接受断指再植术的手指完全离断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312例,根据出院后30天内是否非计划再次入院分为UR组(27例)和对照组(1285例)。首先对患者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收集32项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P<0.05),将筛选出的临床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确定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作出评价,再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ing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the area 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 curve,AUC)评估模型的性能,最后通过R语言绘制出再入院可视化的列线图(Nomogram),并计算一致性指数(the concordance index,C-index)及绘制校正图(Calibration curve)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
结果:1312例手指离断伤患者行断指再植术出院后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共有27例,再入院发生率为2.06%,其中女性患者9例(37%),男性患者18例(67%)。再入院的主要原因包括:指体感染(12/27)、血循障碍(4/27)、指体坏死(2/27)、皮肤坏死(3/27)、骨外露(3/27)、指体疼痛(2/27)、内固定断裂残留(1/27)。对32项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受伤机制、断指缺血时限、是否彻底清创、指动静脉吻合比例、术者显微技术水平这5个有意义的指标(P<0.05)。将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下:(1)压砸伤再入院的风险是切割伤的4.515倍(P=0.021,OR=4.515,95%CI=1.257-16.22);撕脱伤的再入院风险为切割伤的4.556倍(P=0.021,OR=4.556,95%CI=1.253-16.56)。(2)热缺血时限>12h的再入院风险是热缺血时限≤6h的13.02倍(P=0.004,OR=13.02,95%CI=2.286-74.14)。(3)未彻底清创的再入院风险是彻底清创的3.749倍(P=0.017,OR=3.749,95%CI=1.261-11.1)。(4)指动静脉吻合之比为2:1的再入院风险最高(P=0.027,OR=15.66,95%CI=1.371-178.8)。(5)主治医师主刀的再入院风险比住院医师主刀减少了72.6%(P=0.026,OR=0.274,95%CI=0.088-0.858),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主刀的再入院风险比住院医师主刀减少了77.9%(P=0.013,OR=0.221,95%CI=0.0067-0.729)。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为N=Logit(P)=3.736+*1.516X1+2.566*X2+1.321*X3+2.751*X4-1.508*X5。经Hosmer-Lemeshow法检测其拟合优度P=0.454并计算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27,该模型的拟合度和区分度被证实良好。根据该模型绘制可视化列线图,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0.727和Bootsrap自抽样方法获得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 rve),同样说明该模型的准确度较高。
结论:断指再植病人出院30天内再入院最常见的原因是指体感染。受伤机制、是否彻底清创、术者显微技术水平、指动静脉吻合比例及断指缺血时限是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简单、直观且实用,可用于预测再入院的高危患者,对手外科医生的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20年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外科接受断指再植术的手指完全离断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312例,根据出院后30天内是否非计划再次入院分为UR组(27例)和对照组(1285例)。首先对患者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收集32项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P<0.05),将筛选出的临床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确定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作出评价,再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ing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the area 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 curve,AUC)评估模型的性能,最后通过R语言绘制出再入院可视化的列线图(Nomogram),并计算一致性指数(the concordance index,C-index)及绘制校正图(Calibration curve)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
结果:1312例手指离断伤患者行断指再植术出院后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共有27例,再入院发生率为2.06%,其中女性患者9例(37%),男性患者18例(67%)。再入院的主要原因包括:指体感染(12/27)、血循障碍(4/27)、指体坏死(2/27)、皮肤坏死(3/27)、骨外露(3/27)、指体疼痛(2/27)、内固定断裂残留(1/27)。对32项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受伤机制、断指缺血时限、是否彻底清创、指动静脉吻合比例、术者显微技术水平这5个有意义的指标(P<0.05)。将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下:(1)压砸伤再入院的风险是切割伤的4.515倍(P=0.021,OR=4.515,95%CI=1.257-16.22);撕脱伤的再入院风险为切割伤的4.556倍(P=0.021,OR=4.556,95%CI=1.253-16.56)。(2)热缺血时限>12h的再入院风险是热缺血时限≤6h的13.02倍(P=0.004,OR=13.02,95%CI=2.286-74.14)。(3)未彻底清创的再入院风险是彻底清创的3.749倍(P=0.017,OR=3.749,95%CI=1.261-11.1)。(4)指动静脉吻合之比为2:1的再入院风险最高(P=0.027,OR=15.66,95%CI=1.371-178.8)。(5)主治医师主刀的再入院风险比住院医师主刀减少了72.6%(P=0.026,OR=0.274,95%CI=0.088-0.858),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主刀的再入院风险比住院医师主刀减少了77.9%(P=0.013,OR=0.221,95%CI=0.0067-0.729)。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为N=Logit(P)=3.736+*1.516X1+2.566*X2+1.321*X3+2.751*X4-1.508*X5。经Hosmer-Lemeshow法检测其拟合优度P=0.454并计算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27,该模型的拟合度和区分度被证实良好。根据该模型绘制可视化列线图,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0.727和Bootsrap自抽样方法获得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 rve),同样说明该模型的准确度较高。
结论:断指再植病人出院30天内再入院最常见的原因是指体感染。受伤机制、是否彻底清创、术者显微技术水平、指动静脉吻合比例及断指缺血时限是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简单、直观且实用,可用于预测再入院的高危患者,对手外科医生的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