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革菇两个匍匐的单孢菌株单26、单28杂交配对培养一段时间后,得到了一气生型杂交菌株2628。杂交菌株2628经尖端菌丝单细胞分离后,仍表现正常,说明单26、单28真正实现了胞质融合;并用RAPD标记和SRAP标记技术分析,成功实现了对杂交菌株2628的杂种鉴定。在与当前主栽品种出菇品比试验中,杂交菌株2628子实体外观较好,产量最高,是主栽品种V23-2产量的2倍多,生物学转化率达到33.4%。同时分离得到杂交菌株2628的52个单孢分离物,其表型存在广泛的变异,具多样性;通过SRAP标记分析,单孢后代间有着遗传差异性,聚类分析可将它们分为三类,因此,从杂交种的鉴定到单孢后代的遗传分析,确定杂交菌株2628为异核体菌株。确立了草菇杂交种非常有效的鉴定方法手段,即分子标记技术(RAPD、SRAP),建立起一种草菇杂交育种的选育模式,为草菇的遗传育种开拓新的途径,也为其他食用菌的遗传育种提供借鉴。在亲单孢26、杂交菌株2628和亲单28的SRAP鉴定研究的基础上,将4个双亲特异的SRAP遗传标记成功地转化为SCAR标记,其中2个为亲单26特有,2个为亲单28所特有,将来应用该遗传标记对杂种进行鉴定及杂种后代单孢分离物的遗传分析等,并为进一步揭示草菇性遗传模式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