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材具有强度高、自重轻、刚度大等特点,且生长过程中可改善自然环境,加工的能源消耗低,废弃后可自然降解,是一种力学性能优良的环境友好型工程结构材料。借助现代工业技术,原竹经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加工后可获得截面形式规整、力学性能稳定的板材和型材,并可形成现代竹结构房屋或桥梁。竹结构建筑在环保、施工、节能、抗震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优势。冷弯薄壁型钢具有节省材料、自重轻、成型方式灵活等特点,与普通钢结构相比,相同截面积可获得更大的回转半径和惯性矩。随着截面宽厚比的增大,型钢容易发生整体失稳和局部屈曲,承载力设计时屈曲和失稳成为主要控制因素,若能够有效地克服或改善这方面缺陷,冷弯薄壁型钢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性将进一步提高,其应用领域也将更加广泛。为了更好地发挥竹材和冷弯薄壁型钢的力学性能优势,本文作者近年来致力于将竹材人造板与冷弯薄壁型钢通过胶粘剂复合而成的钢-竹组合构件的研究。钢-竹间的组合能够避免用纯竹加工空腹形、工字形、箱形等组合构件的难题,同时竹板的约束可有效地提高薄壁型钢抗失稳屈曲能力,达到竹材与薄壁型钢优势互补的效果。本文主要测定重组竹基本力学指标、冷弯薄壁型钢基本力学指标、粘胶剂的剪切性能指标,同时进行6根组合梁受弯试验性能研究。通过对重组竹进行轴拉、轴压试验得出单轴作用下重组竹的本构关系,依据这种本构关系得出重组竹受弯极限承载能力表达式,用45根受弯试件验证承载能力的准确性,同时进行了25根重组竹剪切性能试验。以竹板厚度、钢板厚度、截面尺寸、剪跨比等参数进行6根钢-竹组合梁受弯试验,观察受弯试验破坏特征、分析组合梁影响因素,提出界面滑移效应下的钢-竹组合梁滑移、变形及承载能力理论表达式,并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基于滑移效应作用下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重组竹表现出较复杂的力学关系,并且在受弯破坏中受压极限强度不能充分发挥;钢-竹组合梁有较好的组合效应,但是滑移行为影响着整体工作性能,尤其变形能力;组合梁极限承载简化计算能力模型,主要依靠冷弯薄壁型钢的强化效应弥补滑移行为引起组合梁极限承载能力的降低,使得这种计算模型在实际工程中能够较好应用;在两种材料界面构置弹簧单元,能够较好的实现滑移效应的数值模拟,计算精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