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岛武郎と郭沫若五·四时期にぉける文学创作につぃて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wum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郭沫若及其作品的研究中,大多学者是沿着郭沫若自己的描述,关注他所受到的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忽略了郭沫若是在日本——这一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开始接触、关注西方文化的这一特殊因素。他所接触到的西方文学可以说是经过日本文化筛选,进入日本的西方文化的一部分。郭沫若通过日本文坛博览欧美文学、扩宽了视野,为中国文坛输入了新鲜血液。而这血液中,可以捕捉到日本文化的因子。日本——这一文化背景在郭沫若研究中可以给我们很多新的提示。例如:郭沫若的早期文学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很深。而此时的日本正一度掀起着阅读、研究泰戈尔作品的热潮,并在1916年前后达到了高峰。郭沫若受到惠特曼的影响,有过“惠特曼倾倒期”。而他是通过有岛武郎的《叛逆者》认识惠特曼的。他对于惠特曼的最初认识,来自有岛武郎对于惠特曼的解读。而且在郭沫若的惠特曼认识,及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有岛武郎的影响。例如:在郭沫若描述自己受到的惠特曼影响的言论中,郭沫若在《女神》中表达的叛逆性格,郭沫若的《匪徒颂》与有岛武郎的《叛逆者》在题材的广泛化与多样化、创作手法等方面都能看到有岛武郎对于郭沫若的影响。 郭沫若在留日的20年间,确立了他在中国的新诗人地位,取得了考古学上的突破性成果。本文以郭沫若留学10年期间的创作初期的文学活动为中心,以郭沫若与有岛武郎在此期间的文学创作为文本依据,梳理郭沫若与有岛武郎在惠特曼认识上的异同,从郭沫若与有岛武郎的人生经历中寻找两者的相同之处,来分析他们受到的惠特曼影响,并寻找郭沫若的早期文学创作中受到的有岛武郎影响。 闻一多对于郭沫若的《女神》表现了20世纪特有的反抗性的评价,得到了诸多文学史家和郭沫若研究学者的首肯。而这其中的反抗精神与叛逆性格,也成为今人解读五·四文学精神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在此基石上关注近代日本对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并力图借助史料,做出一点儿具象化的努力。说明无论是创作方法还是文学精神,近代日本都曾是西方思想文化步入中国的一个中转站。而且这一中转模式中,那些东渡扶桑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作用尤为明显,其中包括郭沫若在内。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与文学史研究的一大课题,郭沫若研究的语境不仅相当宽泛,涉猎领域也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作家和作品的范畴。所以,聚焦留日岁月与郭沫若漫漫人生的思考既是必须的又是不够的。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对外交流的深入,商务英语人才需求急剧上涨。因此,培养合格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已成为现在各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之一。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已进
由于种种疏忽,或由于译者的语言和翻译水平的参差不齐,公示语翻译的错误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地方或旅游地的形象。本研究通过对河北省部分4A级景区公示语的调查,发现公示语翻译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近年来,我国掀起了文学作品翻译的热潮。本文以《顺应论视角下三国演义泰勒译本中明喻的翻译策略》为题,以该译本中对原著中所出现
《类聚名义抄》成书于日本院政时期,分为原撰本和改编本(增补本)。是集汉字“和训”之大成的一部汉和字典,也是对于平安时代“和训”的成立和吸收起着重要的一部古辞书。考察“和
约翰·麦克斯韦尔·库切(John Maxwell Coetzee)是南非著名小说家,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此之前,他曾两次获得英国布克奖(1983和1999年),法国的费米那奖(1985年)以
中国智能手机销量自2011年以来不断攀升,消费群体规模逐年增多,智能手机的渗透率提升,面临着较好的市场前景。印度市场即将成为即中国之后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印度市场极像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