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20世纪初特别是1909年至1930年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为大背景,梳理20世纪初期延边地区商埠地发展的历程,研究金融业、国际贸易、交通、通讯、教育及医疗等行业中,中日两国围绕延边地区商埠地主导权之争,探析延边商埠地初期发展中的特殊性。1907年,清政府宣布向各国开放珲春为商埠地。同年,日本又通过制造所谓的“间岛问题”,并且加速侵略延边地区。经过中国和日本之间2年左右的外交斡旋,1909年,中日签订了《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根据条款延边地区的龙井村、局子街、头道沟、百草沟等地陆续开埠通商。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后,移居中国延边地区的朝鲜人人数增多,日本以保护“韩民”为借口,不断强化对延边地区的渗透,究其原因无非是为了占领延边地区。延边地区地理位置险要,中日两国围绕延边地区的控制权展开了数十年的争夺。清末民初时期,我国很多地区己经开埠通商,其中东北地区开埠通商时间较晚。光绪年间废除东北禁令后,大量移民涌入我国东北,东北进入大力开发时代。日俄战争之后,日俄通过签订密约条款,划定“南北满”势力范围分界线。延边地区又与俄朝边境相邻,使社会形势更是严峻复杂。延边地方政府通过财政税收、海关关税、巡警安保,卫生医疗等政策捍卫延边地区国家主权完整。而日本在延边地区商埠地,设置领事馆,建立“间岛救济会”、朝鲜银行龙井出张行和邮政所,开办学校和医院,修建电信网以及铁路。通过这些机构和公共设施,企图向整个延边地区渗透。在中日两国对立的数十年中,日本通过利用治外法权、金融、国际贸易、交通、通讯、教育、医疗等政策,拢络人心,控制该地区社会,扩大势力范围,最终实现其“大陆政策”。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通过近代化,成为了帝国主义国家,积攒了大量资本和科学技术。中国尚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无法有效促进本国民族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发展,而占据人口多数的延边地区朝鲜移民社会刚刚开始形成。面对日本在延边地区商埠地的渗透,中国政府努力捍卫本国主权完整,延边朝鲜移民社会也积极的开展抗日活动。在上述三方力量的推动下,延边地区商埠地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延边地区的早期近代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