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血管瘤(Hepatic Hemangioma)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具体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目前认为肝血管瘤是由于血管扩张后所形成的血管畸形病变,多数为先天的且不会发生恶变。目前有报道提示可能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药的女性患者,肝血管瘤可在短时间内增大或出现临床症状,因而有人提出肝血管瘤的发展与激素水平具有相关性,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肝血管瘤主要分为四类: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肝血管内皮细胞瘤,肝硬化性血管瘤,以及肝毛细血管瘤。其中肝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在我国根据海绵状血管瘤体积的大小不同可分为小海绵状血管瘤(肿瘤直径<5cm),大海绵状血管瘤(肿瘤直径5~10cm),以及巨大海绵状血管瘤(肿瘤直径>10cm)。根据流行病学统计,肝血管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3。肝血管瘤发生的数目特点以单发为主,多发肝血管瘤比例仅在10-30%。肝血管瘤的发生位置特点,肝右叶较肝左叶多见。肝血管瘤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增长,由体检发现的肝血管瘤越来越多。多数肝血管瘤无明显临床症状,肿瘤生长缓慢,且无恶变倾向,因而无需外科干预,仅定期复查即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介入栓塞治疗的成熟,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减少,死亡率的降低,也面临着肝血管瘤的过度干预的问题。因而如何选择肝血管瘤的综合治疗方案,手术指征成为亟需规范的问题。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肝血管瘤病例102例,其中行外科手术切除41例,行介入栓塞治疗61例。现就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作随访。随访方法为复诊,电话回访以及复查病例。比较外科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近期以及远期疗效,探讨肝血管瘤合理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