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青藤碱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性能的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h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青藤碱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但从药剂学的角度看,传统的青藤碱制剂需频繁给药,血药浓度的大幅度波动会产生肠胃道刺激性和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因而有必要进行药剂学研究以弥补上述缺陷。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本文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壳聚糖制备了盐酸青藤碱壳聚糖纳米粒(SM-CS-NPs),并对其制备工艺及药剂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方法:本文采用微乳液一离子交联法制备SM-CS-NPs,单因素考察制备过程中各因素对SM-CS-NPs的粒径及质量的影响,并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SM-CS-NPs的制备处方及工艺;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SM-CS-NPs的药物含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SM-CS-NPs的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粒径大小分布、多分散系数及zeta电位,超速离心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SM-CS-NPs的包封率、载药量及回收率;动态膜透析法考察了SM-CS-NPs的体外释放特性,研究体外释药机理;通过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观察法考察了SM-CS-NPs的初步稳定性。   结果:所建立的测定SM-CS-NPs中SM浓度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准确可靠,其方法平均回收率、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0.8%,能满足SM-CS-NPs制备工艺研究中包封率、载药量等指标检测的需要。   优化处方和工艺制备的SM-CS-NPs在透射电镜下呈现圆整、均匀的球形微粒,形态规则完整,平均粒径为98.3 nm,粒径大小较均匀,分布范围较窄,zeta电位值为+31.53 mV,平均包封率为78.2%,平均载药量为11.5%。   SM-CS-NPs的体外释药存在两相,前4 h处于突释期,盐酸青藤碱在此阶段累积释药量达29.28%;此后进入缓释期,24 h后累积释药量达65.60%。体外释放研究表明,SM-CS-NPs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释放曲线以一级释放模型拟合结果最好,回归方程为:ln(100-Q)=-0.0145t+1.9077。   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优化处方和工艺制备的SM-CS-NPs的稳定性良好,具有加速、热、光及长期稳定性。   结论:微乳液-离子交联法所制备的SM-CS-NPs形态规则完整,载药量、包封率均符合药剂学的要求和目的,体外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稳定性较好,方便直接应用或长期保存,有望作为青藤碱一种新型的药物制剂应用于临床。  
其他文献
矿物燃料燃烧排放的CO2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在逐渐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CO2的减排工作迫在眉睫。Oxy-steam燃烧作为一种新型的燃烧方式,能够克服现有的以O2/CO2为代表
日常生活或临床手术中,金属异物可能进入或滞留体内,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多数情况下必需取出。体内金属异物的准确定位是其快速取出的首要条件,现有的定位方法中金属探测仪是一种简单便携又无损害的定位方式。此外,金属探测仪可以检测隐藏的金属物体,广泛应用于国防、公安、海关的安全检查以及建筑施工中。但是目前大多数金属探测仪的抗干扰能力差,测量灵敏度较低,不能对探测目标定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利用各种微弱信号
X射线齿科全景数字化成像系统是当今放射医疗科学研究应用的热点。目前,市场上存在直接数字化全景成像仪器,但是主要依靠进口,因此价格昂贵,应用范围小。中、小型医院目前仍普遍
为了适应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开展以计算机辅助诊断或智能化诊断为目标的医学图像处理和分析研究,已经成为目前这个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和将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在颅脑CT
模拟界面运动的数值方法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界面追踪(Interface Tracking)和界面捕捉(Interface Capturing)。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是,界面追踪为Lagrange型方法,界面捕捉为Eu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