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完善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消化、培养及鉴定的方法;观察不同浓度尿酸盐作用不同时间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炎症因子的影响,从而明确尿酸盐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机制。2、在同一病人应用四种不同的影像技术来观察痛风结节的位置、大小及密度。方法:1、利用0.25%胰蛋白酶和0.02%EDTA混合消化液消化、分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37℃5%CO2的培养箱中体外培养。0.25%胰酶和0.02%EDTA(?)肖化液消化传代。根据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特有的形态学特征及用流式细胞仪对该细胞进行鉴定。取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分别用Omg/L(对照组)、40mg/L(1组)、60mg/L(2组)、80mg/L(3组)、100mg/L(4组)的尿酸盐溶液刺激静脉内皮细胞12、24、48、72小时,ELISA方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2、应用X线、核磁共振(MRI)、双能CT(DECT)及PET检测双足及双膝关节的痛风结节。结果:1、①显微镜下观察,单层静脉内皮细胞呈铺路石状排列,融合成片的细胞相互嵌合排列。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经CD34流式细胞仪鉴定, CD34阳性率为75.50%。②不同浓度,同一时间比较:第1组炎症因子表达很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即P<0.05;随浓度增加炎症因子表达亦增加。同一浓度,不同时间比较:0-12小时炎症因子表达较低;24-48小时炎症因子表达增加,P<0.05。到48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表达趋于降低,但是无明显差异。2、DECT能发现意想之外的痛风结节所处位置。DECT、MRI及PET综合显示出的痛风结节比临床检查所见的更大、炎症反应更重。结论:1、高尿酸血症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且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浓度与尿酸盐浓度及其作用时间有相关性。2、慢性痛风病人的痛风结节远远超过临床体格检查及X线检查所见。这对我们何时用降尿酸治疗及降尿酸药物的使用剂量有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