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骨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认知(对于疼痛和自我的信念)和行为(客观测量的活动量)对自我调节至关重要。本论文即从这两方面来分别探究关节炎患者的自我调节。已有诸多理论表明,人们对于疼痛、健康或疾病的信念在调节关节炎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以往文献的结论并不一致。在研究一中,使用元分析技术评估骨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于疼痛、健康、疾病和自我的信念(比如,疼痛恐惧、健康控制信念、灾难化、自我效能、以及无助感)与其身体功能、情绪状态以及疼痛强度等自我调节之间的总体关系。另外探讨方法学上的变量和样本特征等作为调节变量的作用。在元分析中共纳入了111个研究样本(总人数N=17,365),结果发现疼痛信念与患者身心调节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呈中到高度的显著相关。然而,在身心调节的各方面均存在异质性。疼痛信念的内容是一个非常显著的调节变量,疼痛灾难化、无助感、自我效能等信念的效应量比控制点和恐惧等信念的效应量要大。相反,关节炎的类型、性别和年龄没有调节作用。纵向研究的分析表明基线疼痛信念与后测的调节之间相关显著,即使在控制了基线反应之后仍然显著,这支持了疼痛信念不仅是骨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自我调节的一个相关因素,而且也是一个风险因子或者保护因素。总之,元分析表明与管理疼痛的自我效能感相关的信念(自我效能、无助感、灾难化)相对于疼痛与健康本身的信念而言,与自我调节有更强的相关。研究二比较了关节炎(N=40)和非关节炎(N=40)人群的活动量、睡眠和调节水平的不同。所有的参与者都要求连续一周佩戴一个测量活动量和睡眠的仪器Sense Wear Armband(SWA),另外,还要填写以下问卷: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版—中文版,贝瑞克活动问卷,匹茨伯格睡眠日记,健康调查问卷(SF-12)第二版。人口学变量上,样本的平均年龄为54.55岁,多数已婚(78.8%),受教育程度多在高中及以下(83.75%)。在关节炎组内,40%是骨关节炎患者,60%是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平均患病期有6.4年。组间分析表明,两组之间在基本的人口学变量上没有差异,在测量活动量的自我报告问卷、多数的睡眠指标、以及SF-12的心理健康子量表上也没有发现显著差异。然而,关节炎组比对比组有更长的睡眠潜伏期,而且其睡醒后的警醒度更低,在SF-12上的身体功能上得分更低。与两组在问卷中活动量没发现差异相反的是,在用SWA测量活动量时,两组在多数项目上差异显著,关节炎组在强活动量、活动时间、能量消耗、活动水平和行走的步数等方面比对比组水平低,而其坐立的时间更多,在轻度和中度活动上两组也呈现边缘显著。SWA的睡眠指标显示,关节炎组相比对比组醒着的时间更多,睡眠效率更低。最后,为探究总体的身体调节的组间差异也许一定程度上可以由客观测量的活动量和睡眠的组间差异来解释,就进行了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SWA的活动量和睡眠指标后,两组间的身体功能的总体差异相比之前的数值显著减小但仍然非常显著。因此,两组间的身体功能的总体差异可以部分由SWA的活动量和睡眠指标来解释。总之,研究二表明了客观测量在探究关节炎组与人口学特征相似的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时比自我报告要精确得多,另外,SWA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关节炎组比对比组有更差的身体功能,而自我报告的测量上没有发现差异。因此,研究者在研究疼痛病人的活动水平的时候最好使用客观测量活动量和睡眠的工具以增加精确度。总的来说,本研究表明对于诸如疼痛信念的认知因素和主客观测量的活动量的评估有助于理解骨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