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微/纳复合物制备及其在水体污染物分析和富营养化控制中的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看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一些废弃物被排放到江河湖海等水体,导致水体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给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因而水环境监测及其污染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些污染问题中,水体中大量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全氟化合物的出现及高含量的磷酸盐所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近些年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为此,找到一种高效价廉的方法对水体环境中的全氟辛酸进行分析检测及对水体富营养化进行污染控制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着力发展新型微/纳结构复合物并将其应用于水环境中全氟辛酸的检测及水体富养化控制磷酸盐的研究。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结合静电纺丝和分子印迹技术成功制备了 β-环糊精(p-CD)嫁接的聚苯乙烯分子印迹式电纺纤维,并以此纤维为探针构筑了高灵敏的电阻型传感器用于水体中全氟辛酸(PFOA)的检测。由于p-环糊精的空腔与PFOA之间存在疏水相互作用,并且分子印迹位点对PFOA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一旦将此传感探针浸入PFOA溶液中,该探针会选择性地与PFOA结合,引起电阻相应的变化,从而实现对PFOA的检测。实验发现电化学阻抗响应在0.01-50 ng/mL和50-600 ng/mL两个线性范围内与PFOA的浓度成正比。此外,该传感探针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且装置简单、经济的优点,可用于实际水样中PFOA的检测。2.利用微通道辅助注射技术成功制备了具有大比表面积的锆镧二元复合氧化物微球,并将其应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磷酸盐的吸附去除研究。研究发现该吸附剂对磷酸盐有高的亲和力,最大吸附量为98.8mg/g,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磷酸盐,并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特性,此外该材料在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对磷酸盐的去除率仍有92%,因此可反复利用。3.将微通道辅助注射技术和层状羟基水合物(LDHs)的结构记忆特性相结合,我们成功制得了 Ni-Al层状羟基水合物,同时将其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磷酸盐的去除研究。在磷酸盐的吸附试验中,该吸附剂对磷酸盐的吸附仅需要1.5 h达到吸附平衡,因此吸附速度快。且该吸附剂具有吸附性能好及可循环利用的特点,可在实际水体中应用。
其他文献
公司治理结构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处理企业各利益关系方之间关系而形成的架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不是各利益关系方的制衡,而是通过对这些利益关系方的制衡使企
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的非监督式学习的方法对量子霍尔系统受相互作用中各向异性强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各向异性相互作用下的量子霍尔系统可
集中供热是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城市冬季供热的主要形式。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网陈旧、更新速度快、系统水力失调、能耗过大、爆管事故频发、无法保障稳定运行等。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改造现有的集中供热系统,是解决集中供热能耗问题的有力途径。本课题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智能化控制、集中供热、热网和自动控制的基础理论,进行集中供热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以北方寒冷地区某集中供热系统智能化控制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