糅合与超越——以《诗章》为例的庞德文论思想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peter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作为一位争议颇多的美国现代主义诗人,文学批评家,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数百首原创诗歌,翻译和再创作了包括汉语诗歌、日本俳句,古希腊罗马诗歌等世界著名诗歌,留下了数以千计的文学以及政治经济批评论文,其渊博的知识储备和大胆的革新精神为美国诗歌乃至世界诗歌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在他漫长的一生中,更是留下了英美诗歌的扛鼎之作——《诗章》(the Cantos),这部贯穿庞德写作生涯直至其长辞人世的皇皇巨著更是为后来的读者和研究学家立下了一座充满了杂乱的巨石和致命的冰川的阿尔卑斯山,尽管如此,国内外学者仍旧不畏艰险,对《诗章》的文本研究收获颇丰。研究一个人的作品,究其根本是要研究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所遵循内在思想,研究《诗章》就势必要研究庞德自身的文学评论系统,要理解一个人的诗歌就必须去读他的批评。阅读诸多解读《诗章》的文章中庞德的文学批评理论的多变性跃然纸上,诚如庞德自己质疑他对于文学本身究竟提出了什么样的批评系统。故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庞德散见于各类书信文章和单篇论文中的文学批评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整合成为庞德一生文论思想的主要三点特色。其次,《诗章》所呈现的纷繁复杂的写作形态与第一章所梳理的庞德的文学理论不谋而合,在《诗章》的写作中贯穿了庞德在各个时期所遵循的文学思想,从《诗章》文本出发,不难发现隐藏诗文其中的庞德从意象主义到漩涡主义的转变的心路历程、庞德对翻译和创作的定义、庞德对世界诗歌的借鉴和推进世界诗歌交流的美好愿景,最后,文章的第三章以庞德文论的特色分为三点展开,探讨在《诗章》力证下的庞德文论对于传统和后世具有起承转合的重要作用和毋庸置疑的文学地位。
其他文献
艾特玛托夫不仅是前苏联在当代最受欢迎的作家,更是一个获得世界声誉的举世瞩目的艺术大师。自上世纪50年代迄今,艾特玛托夫创作了大量小说作品,作家对人类生存状态和未来命
近年来,当代著名作家张炜在儿童小说创作领域取得骄人的收获,成功为自己的文学创作园地开辟出一片锦簇繁茂的“后花园”。他的儿童小说作品不仅洋溢着浓厚的童心、童趣,同时
作为一位“70后”作家,鲁敏的小说里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同时也很少去迎合大众进行欲望化写作。鲁敏是一个关注社会平常人物日常生活的作家。在鲁敏的小说里有两个世界:一个是与
疾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如何看待疾病,表现疾病与人类的关系,是文学家经常思考的问题。疾病始终伴随在人的一生当中,并被赋予太多的隐喻意义,成为一类重要的文学题材。而
文学是人类精神的乐土,给人以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它洗涤人类心中的邪恶,净化人的心灵,指引人走向真善美的至纯之境。   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视、电子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