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后用作骨料、重新生产的混凝土——即再生混凝土,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具有出色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引起了人们密切的关注和研究。再生混凝土由于废旧混凝土在破碎过程产生的初始缺陷,造成耐久性和力学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存在差别,从而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于沿海和海洋环境以及除冰盐环境等恶劣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开展了再生混凝土在NaCl溶液浸泡条件下的耐久性和抗压强度试验研究。本文首先采用3种不同水胶比、6种不同浸泡龄期的再生混凝土试块分别浸没在以NaCl为侵入源的单一氯盐溶液中进行试验,以研究水胶比和浸泡龄期对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此外,还进行了有无掺加硅灰以及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氯离子扩散速率随着浸泡龄期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水胶比的增加而增加。硅灰的掺入提高了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侵入的能力,而含矿物掺和料的再生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侵入表现与普通混凝土较为接近。其次,对浸泡在NaCl溶液中的3种不同水胶比、7种不同浸泡龄期的再生混凝土试块进行了抗压试验,用以研究水胶比、浸泡龄期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相应的进行了有无掺加硅灰及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前期增长较快,后期增长较慢;水胶比越大,抗压强度越小;硅灰的掺入可以有效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浸泡条件下的的再生混凝土相对自然养护条件下的再生混凝土而言,其抗压强度后期增长趋缓。同时,还采用了扫描电镜SEM及XRD对浸泡后的再生混凝土试块进行了观测,扫描电镜结果表明,7d以后的样品中均发现了 Friedel盐;XRD结果表明,随着浸泡龄期的增加,Friedel盐的量在增加。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本文认为,Friedel盐以及其他侵入产物的增加降低了浸泡条件下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后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