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建筑始于人们对生活健康的重视和关注,是我国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途径,是绿色建筑在健康方面的更深层次发展。目前我国健康建筑发展尚处于萌芽时期的试点发展阶段,识别健康建筑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并针对识别出来的关键制约因素展开进一步分析研究,对推动健康建筑的快速落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分析绿色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的成果,并结合健康建筑特性,从健康建筑供给端、健康建筑需求端、政府和健康建筑自身四个角度提出33个制约我国健康建筑发展的因素框架;通过专家访谈进行因素修正,确定了13个健康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运用专家打分法将13个制约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量化表达;利用DEMATEL模型分析各制约因素间的交互影响关系,从而确定我国健康建筑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研究表明,原因度最大的关键制约因素是技术因素—健康建筑设计难度大;中心度最大的关键制约因素为经济因素—健康建筑成本高。其次,针对健康建筑设计难度大这一关键技术因素展开进一步研究,根据健康建筑评价标准选取健康建筑评分占比较高的空气指标展开模拟及优化分析。以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某地块项目为研究案例,利用CFD软件Airpak建立建筑模型,并从窗口送风速度、室内温度、污染物释放量三个角度分析室内空气扩散规律。并提出健康建筑室内空气优化设计的流程。最后,针对健康建筑成本高这一关键经济因素展开进一步研究,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将健康建筑全生命周期划分为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和拆除回收阶段四个阶段,再分析各阶段健康建筑相较于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构成,构建健康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增量成本的计算模型,并提出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控制对策。论文通过提取出健康建筑技术设计难度大和成本高两大关键制约因素,并对关键技术指标室内空气进行了模拟和优化分析,同时对全生命周期内的增量成本构成、计算模型、成本控制对策展开研究。将为健康建筑相关参与主体优化和推广健康建筑提供决策依据,为健康建筑的开发商和购买者提供价值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