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每一位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应该使学生掌握适应现代社会所必须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其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中发挥着奠基性作用,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思维发展及能力提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为期六年的小学教育阶段中,数学学习内容不断增加,且知识难度逐渐提升。譬如,数的运算由一位数扩展到多位数,由单纯的整数运算扩展到分数、小数运算,计算的复杂程度逐渐提升;应用题由简单的一步计算逐渐扩展到两步甚至三步计算。这些变化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教师教学方面表现出的不足及学生个人学习品质的差异,使得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进度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严重地便产生了数学学业成绩分化现象。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习经历,选取了济南市X镇2014级某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该班学生一至三年级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为切入点,探寻其数学成绩分化的成因,希望通过研究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维度入手:一是综述前人对于学生成绩分化现象的研究,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对学生学业成绩分化进行界定;二是根据笔者实习的学校,对实习地X镇内的所有学校2014级学生一至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分化的现状;三是通过对学生、家长及任课教师的访谈,厘清导致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分化的原因;四是针对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缓解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分化的对策及建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由于第二学段的数学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之,此时的小学生在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尚在形成之中,教师的教学素养不足以化解学生的困惑和低思维水平等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业成绩分化现象。其次,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的增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惧怕心理,导致偏科现象,甚至是放弃数学学科的学习,以致影响其全面发展。再次,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分化现象的有效缓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创造精神的良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