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就业指数及实证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o_8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全国的全面展开,不少机构建立了指标体系来测量我国社会的和谐度,很多地区也都建立了当地的和谐社会指标体系。在就业指数的研究方面,目前已有一些机构开发了一系列就业指数来衡量一个地区或者某类特殊群体的就业现状。然而基于和谐社会的就业问题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研究成果非常有限,因此和谐社会就业指数的研究就成为和谐社会理论一个方面的有益探索。本文通过对我国就业现状的分析,得出了目前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新增劳动力、城市下岗人员和农村隐性失业人员构成的庞大的劳动力供给;二是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城乡突出的就业矛盾。以和谐社会的思想为指导,针对分析得出的不和谐就业因素,本文从就业结构、收入结构和就业环境三个方面出发,运用专家调查法在大量指标中筛选出反映就业和谐程度的指标,建立了一套相对客观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赋权以合成综合就业指数,并构造和谐指数来反应就业内部各因素的协调发展情况,以综合评价就业水平。论文在最后一部分以陕西省为实证,采集了相关指标在一个连续时间段内的样本数据,计算出各年的指数及其变化图,得到了陕西省和谐就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得出,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是影响陕西就业不和谐的主要因素,继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具有激励性的范围内。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就业的和谐与否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用和谐社会的理念指导我国的就业工作,能够充分突显社会主义和谐的本质特性,而和谐社会就业指数指标体系的建立也能为政府指导就业人口合理就业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为区域产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其技能人才培养功能正是通过自身专业设置这一载体来完成。目前,大部分中职专业设置没有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出的
在现代公司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经理层已经处于公司治理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尤其是随着公司股权分散化和股东监控能力的削弱,经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山,对公司经营和发展的各个
小学高学段数学教学很重要,数学知识变得更为复杂,需要通过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本次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基础,对如何将其应用在小学高学段数学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需求的不确定性与日俱增,企业均试图通过转型和变革,促进企业不断发展,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净利润率,使企业各个层级都能调动起来,绩效管理可以说是实现企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