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下中国正在进行朝向更具有弹性的汇率机制改革,但是国际经验表明,浮动的汇率制度容易使得货币政策操作缺乏“纪律”,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近些年的国际实践表明,盯住通胀体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而在实现盯住通胀制度过程中,为避免时间不一致问题,货币政策规则是必须的。从这个角度讲,对于一个没有永久固定其汇率的经济体而言,浮动汇率、盯住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规则的三者综合是一个合理健全的制度安排。本文首先介绍了盯住通胀在国际上的实施情况,然后给出学术界的理论化解释以及具体实施细则。本文着重分析了如果国内实施盯住通胀制度会有一些什么样的不同特点。本文将国内可能影响盯住通胀体系的经济环境主要概括为3点:(1)央行的公信力较低(2)金融体系市场化不发达(3)会遭受的外部冲击较多,因而经常导致产出、汇率以及利率的大幅度波动。基于此,文章在一个新凯恩斯的一般均衡框架下通过模拟,演示了央行信誉不良可能对实施盯住通胀体系造成的影响,同时也模拟了私人部门的信誉回归对于通胀收敛速度的影响。而金融体系的不发达,一方面是通过私人的信誉渠道对盯住通胀体系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来对央行控制通胀的能力产生影响。外部冲击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外部冲击的影响主要通过汇率的波动来体现。但是对于中国而言,由于汇率的完全浮动很难实现,所以汇率的波动并不能够真实的反应外来冲击的程度。必须同时估计以外币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情况来度量冲击的程度。最后指出为了应付种种突发的事件,可以主要通过适合的目标通胀设计机制、增加政策透明度以及使用调整的通胀目标这三种方法来处理。目标通胀区间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中心通胀水平的设定以及区间的设置上。它们不仅仅体现一国央行对于通胀-产出之间的选择偏好,更是央行和公众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定期的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公布会议细节以及央行的盯住通胀执行报告来达到另一种层面上的交流。最后,在处理外部冲击的时候,参考巴西的案例,可以采用调整通胀目标的做法。而对通胀目标的调整,有一系列的操作程序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