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国现代戏剧已经具备了响应时代呼唤,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能力。战时中国已经拥有一支思维活跃、素养深厚的戏剧艺术家队伍,还有成千上万热爱戏剧艺术的观众。尽管戏剧演出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重庆却凭着它作为战时陪都的优势,在戏剧创作和戏剧演出上取得了辉煌成绩,并最终成为大后方剧运的中心,开创了中国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作为中国戏剧史上最光辉一笔的重庆抗战戏剧,一直是戏剧研究的生荒地。以重庆抗战戏剧为代表的大后方戏剧研究也十分薄弱,只有少数人在默默耕耘,具有研究价值的相关论著更是屈指可数。重庆抗战戏剧在历史长河中,尽管只是短短一瞬,却凭着异常丰富的内涵,写下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这是值得我们珍惜,研究和加以总结的。在戏剧史的宏大叙述中,人们往往更重视重庆抗战戏剧的历史价值,而忽略了它的艺术价值。这不仅和它的成就太不相称,而且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学界对重庆抗战戏剧的研究一直侧重于剧本文学,而表导演等戏剧艺术却未得到应有重视和正确评价。因此,我们必须更宽泛地理解戏剧艺术,多角度的审视重庆抗战戏剧,发掘其艺术价值。尤其是它在戏剧文学、戏剧体制、戏剧表导演艺术探索上的成就、经验与不足,是历史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它不但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戏剧实践仍然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充分吸收现有抗战戏剧研究成果基础上,全面考察抗战时期重庆戏剧文学、戏剧体制、表演艺术的发展情况,梳理这一时期戏剧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戏剧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力求深入探讨重庆抗战戏剧如何走出初期的探索实验,完成中国现代戏剧创造性转换的。本文共分为绪论,戏剧文学,戏剧体制,戏剧表演艺术,结语五个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概述重庆抗战戏剧发展的情况。第一章主要是总结戏剧文学的题材类型,分析重庆抗战戏剧如何实现对五四话剧主题修补与深化的。第二章主要论述政治与市场对戏剧体制的影响,从戏剧创作机制建设,职业演员建设,戏剧组织和经营机制三个方面考察职业化演剧体制的建设。第三章论述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深入分析斯氏体系对表演艺术的影响,总结民族表演艺术方面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