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人们不再满足于对已有知识的掌握,一次性教育为终身教育所代替。现代教育要使教育者从小学起就不但要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且首先要学会学习。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未来冲击》中指出:“鉴于可以预见到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此,“学会学习”成为学习化社会的核心理念。教学应以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为己任。 本文从中学化学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元认知理论,探讨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了“元认知”这一术语。一般认为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包含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其实质是人们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认知策略的功能是在学生从事的认知活动中,帮助他们达到认知目标。而元认知的主要功能是向学生提供有关认知活动或活动进展的信息。使用认知策略是为了进步,使用元认知是为了监控这种进步。元认知是学习策略结构的核心,是学习策略迁移的关键。 在人的身体素质、心理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审美艺术、劳动准备素养中,身体素质是前提,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审美艺术、劳动准备素养是发展的方向和必要条件,心理个性品质是人发展的核心,它辐射和影响其余诸方面,制导着人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完善。在个性心理品质中,元认知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它是关于个体获得认知机制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元认知的功能就是控制认知过程。尊硕士学位论文入!ASI,LR’S’I’11王几凡15 在个体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元认知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元认知能力包括:善于调节和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激励自己勤奋学习,刻苦学习;善于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措施,去努力实现目标;善于监视、调控、检测达标情况;善于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从而采取补救措施,改进方法,达到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再认知。 教育主体性的本质特征在于促进人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而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能调动其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师生间的交互作用、学生参与状况及水平、学习娱乐等充分优化,从而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乐学、会学、优学,促进学生全面成才。不仅如此元认知能力还能够弥补一般认知能力之不足。元认知在整个智力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活动起控制调节作用,元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可直接制约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时也集中反映一个人思维和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在化学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其策略如下:其一,大力提高教师的元认知水平,为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示范;其二,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元认知的培养提供基础和保障;其三,元认知作为认知的认知,不能脱离认知而独立存在,因此,要把元认知的培养贯穿在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构建与丰富完善中;其四·,加强化学元认知训练,其中,学会笔记技术,证明与讨论元认知活动,提供反馈机会,指导学生如何自我提问,指导学生经常进行自我诊断,这些都是有效的训练方法;其五,树立科学的评价观,不断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基于以上策略,笔者尝试运用“反思型化学日记”进行实验探究,取得了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