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农民形象塑造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bin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4年到2007年,随着中央连续出台四个涉农一号文件,“三农”问题被提到了党和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曾经严重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机。农民问题是三农的核心问题,在三农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农民处于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而政府则发挥着主导作用。大众媒介也通过对三农的报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中媒介塑造的农民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着政府的决策,影响着城市居民对农民的态度,还影响着农民的自我认同和理念的转变,并从中折射出了三农问题解决中的政府形象。本文主要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了媒体涉农报道中塑造出来的农民形象,其中又以改革开放后八年《人民日报》的涉农报道为主要样本,认为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媒体的农民形象塑造有成功之处,但也存在着过多的增收报道有悖现实、农民工问题报道内容单一、农民主角配角化、农民正面典型缺失等不足之处。同时,媒介农民形象镜像中折射出的政府形象成为政府整体形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农民境遇的改善彰显政府的务实、亲民,另一方面农民形象塑造有悖现实之处会损害政府形象,农民在报道中的主角地位被政府取代也使报道染上了过浓的政绩宣传色彩。“三农”问题关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塑造真实的农民群体形象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当下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时期更凸显出强烈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媒体要深入农民,了解农民,在报道中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关注农民的日常生活,消除农民负面刻板形象,塑造农民正面典型,充分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推动我国“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人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密码无处不在的时代,无论是国家、商业金融、企业门禁系统,还是个人用卡以及电脑登陆,密码无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安全保护方式。但这同时也是一个窥探、破解、盗用等问题泛滥的时代,越来越复杂的密码让人感觉安全,但一个人面对太多密码也会出现记忆混乱、遗忘等问题,由此催生出更具安全、保密和方便性的生物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声音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等。
以悲剧和喜剧为主体的古典法国戏剧诞生于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的戏剧创作有着纯文学化倾向,淡化情节和人物塑造,重视语言的雕琢和修辞的运用,与面向普通市民阶层的
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对复杂模型的实时动态显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在利用性能较高的计算机的同时,人们提出了多种技术和算法,力求更有效地解决复杂模型的处理、存储、传
2012年,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开始迅猛发展,同时云计算也开始渐渐普及.而今在业内,谷歌、亚马逊、IBM等IT公司推出的云计算平台,由于拥有开放的技术接口、分布式的计算理念、超强
期刊
"智慧城市"无疑是21世纪以来全球城市化建设最富有创造性的理念和实践.它是以便捷、安全、稳定的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网络技术产业体系高度发展为支撑,以先进高效的城
期刊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典型症状是间歇性跛行。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是外
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宽带接入建设多年,家庭宽带已普遍达到20M接入水平。2015年进一步提速至50M及100M。随着国家宽带政策的推动,上海率先建成了“宽带高速路”,在此形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