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团簇是由多个原子构建的复杂分子系统,其所呈现的性质并不仅仅依赖于团簇中原子的性质,而是尺寸、结构和组成原子彼此协同作用的结果。正是由于一般团簇的复杂性,导致了从电子结构角度理解乃至调控团簇的困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以光、电、磁等基本性质为代表的团簇应用。随着对团簇基本物理规律认识的加深,超原子概念被提出。对超原子高度对称的结构以及与原子相近的电子结构特性研究,带来了团簇的基础乃至应用研究的广阔发展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团簇是由多个原子构建的复杂分子系统,其所呈现的性质并不仅仅依赖于团簇中原子的性质,而是尺寸、结构和组成原子彼此协同作用的结果。正是由于一般团簇的复杂性,导致了从电子结构角度理解乃至调控团簇的困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以光、电、磁等基本性质为代表的团簇应用。随着对团簇基本物理规律认识的加深,超原子概念被提出。对超原子高度对称的结构以及与原子相近的电子结构特性研究,带来了团簇的基础乃至应用研究的广阔发展前景。在本论文中,我们通过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研究了金属类超原子的电子结构特性,尤其探究了电荷分布与电子轨道占据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子结构与超原子内成键特性的关系。首先,我们以超原子来研究团簇的电荷分布与电子占据之间的关系,发现了微观体系的电荷趋肤效应。一系列尺寸相关的中性超原子Aun和相应阴离子超原子[Aun]-(n=13,55和147)的结果表明,中性超原子Aun表层区域分布的负电荷分别为-0.1 e、-0.54 e和-1.16 e,主要分布在Au13的1D~5超原子分子轨道(superatomic molecular orbitals,SAMOs)、Au55的1F12 1G15 SAMOs和Au147的2D~61H22 2F14 1I~6 3S~2 1J~6 1I~8 1J~4 3P~1 SAMOs。不仅如此,在Aun中加入一个电子形成[Aun]-,流动在表面原子层的负电荷增加至-1.08 e、-1.55 e和-2.14 e。加入的电子分别分布在[Au13]-的1D,[Au55]-的1G和[Au147]-的3P SAMOs,这些均为[Aun]-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上述结果表明Aun和[Aun]-中存在着负电荷分布的趋肤行为。有趣的是,从Aun到[Aun]-,加入电子使SAMOs发生了重排,尤其是在[Au13]-、[Au55]-中分别产生了三重简并的1D~6,1G~6 SAMOs,从而影响了Aun的电子亲和能并驱动几何构型对称性升高。这些发现为从超原子电子结构理解微观体系的负电荷趋肤效应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对未来基于币族金属超原子,实现其高效催化性、可调磁性质和电子输运性质的设计和合成具有启发意义。对于含有高角动量电子的锕系元素内嵌币族金属类超原子,组分与结构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其内部电荷分布不同。通过量化超原子内的诱导(轨道)作用和静电作用对成键的贡献可以对体系中的成键特性形成深入的认识。我们分别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行了等电子超原子An@Au6([Ac@Au]-、Th@Au6和[Pa@Au6]+)中电子占据与成键特性关系的认识。一方面,随着锕系元素(Ac、Th和Pa)的原子序数增加,SAMOs的电子密度分布趋向于中心原子,尤其是在1S SAMOs中。而1P和1D SAMOs具有相似的SAMOs电子密度分布。另一方面,虽然等电子超原子An@Au6的成键特性相似且具有相同的SAMOs排布,但不同锕系原子(Ac、Th和Pa)内嵌到Au6时,其5f轨道的不同能量仍然会使它们的成键特性在量化分析上存在差异。这可能是体系中共价和离子相互作用占比变化的原因之一。这些结果不仅为研究活跃的价电子对等电子超原子成键性能的影响提供了更多定量参考,也为探究在原子层次下币族金属超原子的性质和功能设计拓宽了思路。综上,本论文探究了金属类超原子系统中电荷分布规律及内嵌锕系原子对超原子内成键特性的影响。我们发现了电荷分布与超原子中电子轨道占据之间的明确关系,从电子结构的角度阐述了超原子中存在的电荷分布趋肤行为。通过对锕系内嵌金团簇形成的高角动量超原子电子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发现了电子占据方式与分子内成键特性的紧密关系。本论文的工作可以为以电子结构为基础的超原子系统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并可促进基于币族金属超原子的器件设计等相关科学技术方面进步。
其他文献
强激光场与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一直是原子与分子物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强场电离被认为是原子分子强场物理现象产生的基础,由强场电离可诱导产生很多新的物理现象。相较于原子,分子的强场电离过程更加复杂,其原因归结于分子额外的核振动和转动自由度、分子几何结构和轨道结构多样性、准直和取向等。对强场电离解离的讨论与研究,能够有效揭示原子分子与强激光场作用中的机制,并对出现的现象做出完美的解释。本论文主要利用飞行
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小城镇的生态建设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基于生态导向的特色小城镇规划的特征与意义,并归纳总结出生态特色小城镇规划的主要策略。特色小镇生态景观以生态修复为引领,对生态环境进行修补,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运用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小镇内的水体进行生态化修复与景观塑造,构建与自然和谐的城镇生态格局。此外,
飞秒强激光场与气相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是当前物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强场原子分子物理过程包含很多非线性和非微扰的现象,如:非序列双电离、高次谐波产生和高阶阈上电离等。近年来,强场中的里德堡态激发受到了实验和理论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原子和小分子相比,多原子分子的里德堡态激发还没有见诸报道,因此,本文采用延迟静电场电离方法,研究了CS2分子的里德堡态激发过程。同时,基于强场电离的光碎片激发谱是一种研
分子光谱是探究分子结构最关键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分子光谱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分子的跃迁性质、电子结构、电子态耦合等方面的信息,进而获取关于分子结构的知识。天体中小分子的光谱性质和结构特性在物理化学反应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关于分子光谱的精确计算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选用显关联的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MRCI-F12)和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MRCI)方法分别对A
激光器的问世为研究和调控原子分子的运动提供了新的手段。为了实现对原子、分子内部电子运动过程的调控,需要获得频率更高,偏振可控的相干光源。利用反向双色圆偏振激光脉冲与原子相互作用产生的高次谐波辐射可以产生这样的光源。但是目前产生的高次谐波强度较低,为了优化谐波强度,需要对谐波产生的过程和机理进行深入分析。为此,本论文深入研究了氦原子在反向双色圆偏振激光脉冲作用下的谐波发射过程,重点分析势函数和电子的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是基本的物理过程,研究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物理现象能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物质世界。超短和超强激光脉冲的发展满足了相关领域的技术需求,在超短时间尺度和超微空间尺度上探测和调控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为研究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并发现新的规律提供可能,也实现了人类了解微观世界中的超快现象这一梦想。利用激光脉冲对电子态的相干调控是研究超快过程的核心问题,也是国际前沿领域之一。原子分子在
目的建立基于中和表位的GⅡ. 4型重组诺如病毒(Norovirus,NoV)VP1蛋白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抗原含量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以用于重组NoV疫苗质量控制。方法应用ELISA和HBGA-VLP阻断试验筛选中和性单克隆抗体,并筛选配对抗体,分别作为包被抗体和检测抗体,建立GⅡ. 4型重组NoV VP1蛋白VLP双抗夹心ELISA抗原定量检测方法。确定
现代教育深入发展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升级转化,课堂中融入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改变了以往枯燥、单一的课堂氛围。其中互动式教学深受推崇,它是指学生和教师间平等对话,就所学知识进行交互探索,在互动中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将这一教学方法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则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和谐的氛围进行有效对话。同时,学生具有个性化学习要求,且教学环境处于变动中,那么互动式教学要不断创新,拓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感染引起的,以侵害神经系统为特征的高度致死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病死率近100%。由于其致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因而仍为研究热点。肌动蛋白(actin)是一类关键的细胞骨架蛋白,其聚合或分解过程中发生的结构重排,在细胞形态维持,物质运输及病原入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过程受Rho GTP酶(Rho GTPase)信号通路调节。Rac1、Cdc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xcited 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ESIPT)过程是重要的光物理过程之一,通过对ESIPT过程的研究能使人们充分了解分子的微观物理机制。在本文中,我们应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针对2-(2’羟苯基)苯并噻唑(HBT)分子的两种衍生物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我们通过理论计算优化得到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