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Er:YAG激光处理后白榴石玻璃陶瓷与树脂粘接面的剪切粘接强度变化及表面形貌改变,阐明不同功率的Er:YAG激光作为预处理方式对于瓷修复体粘接面粘接性能的作用及其原理,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将IPS Empress CAD玻璃陶瓷块制备成84个7mm×6mm×3mm的瓷片样本,并根据表面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7组(每组12个样本):对照组、酸蚀组、2W激光组、4W激光组、6W激光组、8W激光组、10W激光组。对各组样本进行表面处理:对照组不处理,酸蚀组使用9.5%氢氟酸处理,2W激光组、4W激光组、6W激光组、8W激光组、10W激光组分别使用功率为2W、4W、6W、8W、10W的Er:YAG激光处理。样本表面处理完成后,各组分别选取10个样本使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检测处理后表面与树脂粘接后的剪切粘接强度值(SBS),而后选用光学立体显微镜来观察粘接断面的粘接失效模式。其余每组2个样本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处理后的表面形貌改变。结果:1)各组SBS统计学分析显示:对比于对照组,其余各组SBS值均增大(P<0.01);2W激光组、4W激光组、6W激光组、8W激光组、10W激光组进行组间比较,各组SBS值依次增大(P<0.01);当与酸蚀组进行比较时,2W激光组、4W激光组、6W激光组、8W激光组SBS值均减小(P<0.01),而10W激光组的SBS值与酸蚀组之间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粘接失效模式统计结果显示:各组的粘接失效模式以粘合剂失效为主,偶尔可见混合失效,未发现内聚失效。3)SEM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表面光滑无变化;酸蚀组可见许多深浅不一的不规则凹槽,呈现出明显的“蜂窝状”结构;2W激光组可见小范围的瓷层剥脱形成的凹坑状改变,4W激光组凹坑的面积和深度有所增加,6W激光组可见连续的大块剥脱,8W激光组和10W激光组可见凹坑数量增多呈现出明显的“鳞片状”外观。结论:1)Er:YAG激光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白榴石玻璃陶瓷表面与树脂之间的粘接强度。2)随着Er:YAG激光处理功率的增加,白榴石玻璃陶瓷表面与树脂之间的粘接强度亦增加。3)当Er:YAG激光的处理功率未达到10W时,白榴石玻璃陶瓷与树脂之间的剪切粘接强度并不能够达到类似氢氟酸处理的程度,但当功率达到10W时,则可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