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7年,世界第一枚点接触晶体管的诞生开创了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新纪元。从第一块集成电路发明至今,集成电路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2003年至2006年,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比重在30%至45%之间。由此,作为一名从事集成电路行业工作的人员,我很想就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形成,特别是就创新集群形成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进行讨论和研究。希望借此研究能够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以及产业升级提供可借鉴的政策、建议。本文在对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后,将对产业集群的创新进行研究。分别从技术、机制、组织、资本以及制度的角度探讨这些因素对产业集群的影响与限制。之后,本文将给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定义,并运用价值链和产业生态理论进一步阐述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特征与构成要素。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模型,并根据该模型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对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企业的调查,我们将对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所处阶段进行定量的判断,并找到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从而提出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第一,在开放条件下,创新集群内的企业以及相关的供应商、销售商、关联部门的相互作用和交流逐渐增多,研究这种相互作用发生的条件、机理和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上的开拓性。第二,通过对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的对比研究,并且应用产业生态学,价值链理论和科技产业集群的论述,为论证上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集群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创新集群形成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研究,结合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实证研究,明确上海集成电路符合创新集群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第三,在充分考虑这种异质性的前提下,对创新集群同一部门内的各个主体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揭示创新集群的自组织演化的内在机制,对于更好的认识创新集群,更加妥善地对其进行规划,更好的促进其创生、演化和发展,进而促进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二次创业”和转型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