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口语测试模糊评分体系研究——基于东南大学的实践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e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口语测试的主观性,决定了无论使用何种评分方式,都易受到考官的语言水平、当时的情绪及其对评分标准的理解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为提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口语评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以东南大学2013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英语口语测试数据为基础,构建研究生英语口语测试模糊评分评判模型,并进行实践,意图弥补现行评分方式的不足。  本文首先阐述了英语口语测试的相关理论及口语测试方法分类,比较了口语测试的现行相关评分方法及其优缺点。随后,本文详细描述了基于Zadel的模糊评估原理所提出的模糊综合评分法,并对该方法的优缺点极其相关研究进行了阐述。  本研究针对东南大学研究生英语口语测试,以检测学生英语口语知识、技能、交际策略和能力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排除极端因子干扰,构建了模糊综合评分模型。考虑其可操作性,设计了一系列评判标准。依据英语口语测试特点选择并确定了十二个评判指标,并建立相应的模糊评分对象要素集。然后依据专家咨询法,确定各模糊评分指标的权重。确立优、良、中、差各级评分等级,并建立其对应的模糊评分等级集。再通过东南大学研究生英语口语测试模糊评分各因素状态水平与模糊评分集具有的隶属关系,构筑模糊关系矩阵。最后通过模糊矩阵合成运算得到学生的最终得分。完成建模后,本文随机选取一名学生的成绩进行试运算,对整个2013级管理科学及工程学院学生成绩进行大规模计算,并对整个模型进行信度与效度的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口语测试模糊评分的评判模型,信度与效度良好,且操作简单,克服了考官的主观因素影响,能弥补现行英语口语测试评分方法的不足。
其他文献
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现代文体学,作为语言学科中最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受到了语言学家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现代文体学与其它学科一样,在其发展的几十年中产生了众多的理论
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是美国现代文学中的先驱者之一。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威廉·福克纳将他奉为“我们这一代作家的父亲”,而马尔科姆·考利也称他为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从中韩比较文学的角度入手,从形成原因,主题意识和创作手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找出田汉和金佑镇两位作家作品之间的相同点,并深入分析产生这些相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历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获得了全世界的美誉。《喧哗与骚动》吸引了大批学者,引起了许多争议,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充分反映了福克纳在写作技巧上的天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