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驴子句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斯多噶派哲学家Chrysippos,当时有Chrysippos句子之称。但作为语义问题引入理论语言学研究却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典的驴子句表现为条件句和量化关系句。本文从类指理论的视角,观察到了另一类驴子句,即类指句驴子句,认为这三类驴子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表现。本文重点对汉语中的类指句驴子句和量化关系句驴子句进行了描写和解释。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导言,简述驴子句的定义、驴子句的句法行为、驴子句研究中的基本概念、驴子句研究的意义以及理论背景与研究方法。驴子句研究的意义是多层面的。首先,发展了DRT理论。经典的DRT理论只描写了两类驴子句,本研究将类指句也纳入驴子句范围,使驴子句由两类扩展成三类。其次,丰富了类指研究的内涵。类指驴子句的提出使类指研究从单句的层面上升到语篇的层面。此外,英汉驴子句研究对汉语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都有积极的意义。论文的整个理论框架是话语表述理论与基于归纳观的类指理论,研究方法是归纳与演绎相结合。 第二章简要回顾了驴子句研究的已有成果及研究现状。驴子句研究是当代西方语义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有变元途径、E类代词途径以及动态约束途径。汉语驴子句研究起步较晚,采用的理论框架主要是前两种。从英汉驴子句研究的已有成果来看,两种语言中对驴子照应现象的描写与解释仍有一些缺陷。英语驴子句研究在理论上比较成熟,但所有研究的焦点都集中在经典的两类驴子句。实际上,英语中还有一类由类指名词短语引导的关系句也具有驴子句的特征。这一现象鲜为人注意。在汉语中,人们普遍认为只存在条件句驴子句。而语言事实是,量化关系句驴子句恰好是汉语中最典型的驴子句。驴子句研究中的这些不足正是本论文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从类指理论的视角,考察类指句的分类与特点、类指与隐性量化以及类指句的语义特征,最后在Hess(1989a,1989b)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类指隐性驴子句的概念。我们的理论基础是类指理论中的归纳观。归纳观认为,类指是对足够多的个体的量化,类指句有一个隐性的类指量化词或类指算子Gen,类指算子相当于频度副词usually,其条件概率大于0.5。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区分了类指算子和全称算子、类指隐性驴子句和条件句驴子句、量化关系句驴子句的真值条件。类指算子有不同的语义解释,我们对类指算子的语义解释采取模态解释途径,将类指量化的个体视作可能的个体。 第四章集中讨论汉语类指隐性驴子句。在全面考察汉语类指成分与类指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不定名词关联结构构成一种特殊的汉语类指句。这种类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