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对教育直播的需求与动因的质性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an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直播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外补习形式,既打破了实体教育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充分还原了实体课堂的真实性、互动性,受到了越来越多家庭的追捧。本研究在对文献资料分析基础上,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来自广东六个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城市的16位家长进行访谈,试图深入了解小学生家庭对教育直播的需求以及需求背后的动因。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一线城市家庭将教育直播作为辅助性补习方式,但三、四线城市家庭对教育直播需求尤其强烈;2、课程内容主要涉及语言培训、思维训练和学科辅导,低年级小学生家庭对语言与数理思维类的直播课需求强烈;高年级小学生家庭对学校学科辅导的直播课需求强烈。3、学生年龄、学习内容以及家庭经济条件都影响家庭为子女选择直播课的班型。4、优等生、中、差等生家长对教育直播成效的需求不同,优等生的家庭希望通过直播课程提升孩子兴趣和自信;中、差等生的家庭更重视学习的实际成效。5、家庭对教师作用的需求因学习目标和内容而异,部分小学生家庭希望教师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部分受访者表示希望教师能够启发思考,拓展思维,有升学动机的家庭希望教师善于归纳题型,总结方法技巧,选择直播课的家长普遍希望班主任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6、家庭对学业和教学评价的需求较为相似,对师生双向评价机制需求强烈。小学生家庭对教育直播需求背后的动因主要有: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追求优质教育资源;节省时间和金钱成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材施教;同伴效应等。本研究还发现部分家庭对教育直播的认知不准确,选择教育直播时有盲从的心理;部分直播机构满足了家庭的需求,但各个直播机构的质量参差不齐;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直播机构的监管滞后。针对小学生家庭对教育直播需求与当前教育直播现状的差距,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家长应理性看待教育直播的功效,在必要时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直播课程,更重要的是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教育直播机构应完善自身的师资力量,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加强高品质的课程建设,设置不同级别难度体系的课程,拓宽直播课程领域,优化课程设计;注重激发学习者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素质教育。政府应加强对在线辅导机构的监管,使得在线教育机构能够有序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正> Oates(1971)率先提出了工作沉迷(workaholism)一词,并将之描述为“一种对工作的成瘾行为,对工作行为存在一种持续性的强迫或不可控制的需要”,具有这些特征的人被称为工
十八大以来,我国贯彻实施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思想,行政单位作为我国政府的关键职能部门,对贯彻执行改革思想,加强内部管理水平,发挥着重要的效力和作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