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照对储粮害虫作用效果的研究

来源 :河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laikan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G80F20CN2L-B8(SO)型微波炉,调节其档位使其功率分别为160 W、320 W、480 W、640 W和800 W,采用5 s、10 s、15 s、20 s、25 s和30 s的处理时间,对我国主要的储粮害虫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innaeus)、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Linnaeus)、土耳其扁谷盗Cryptolestes turcicus (Grouville)等试虫进行微波辐照处理,以研究微波辐照处理对其各虫态的致死作用。并分别在160 W、320 W、480 W、640 W、800 W档位功率下处理20 s,和采用800 W的档位功率分别处理5 s、10 s、15 s、20 s和25 s,测定了微波处理对混合于不同粮食中试虫的致死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常见的六种储粮害虫直接经微波辐照处理后,在相同的功率条件下进行处理时,害虫的死亡率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而相应的增加;采用相同辐照时间的情况下,害虫的死亡率随微波功率的增加而相应的升高。微波辐照直接暴露的三种粉食性害虫的各虫态,总体上蛹和卵表现出较强的耐受力,而幼虫对微波的敏感性最高。三种蛀食性的害虫经微波处理后通过分析发现其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对混于小麦粉中的赤拟谷盗各个虫态和混于大米中的锯谷盗各个虫态进行微波辐照,当功率为800 W,辐照时间为25 s时,可以完全致死这两种储粮害虫的四个虫态,总体上蛹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对混于不同水分小麦中的五种储粮害虫的成虫进行微波辐照处理,发现试虫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锯谷盗、赤拟谷盗、米象、谷蠹和土耳其扁谷盗,且害虫的死亡率随着小麦样品的水分的增加而相应的有所升高。经微波辐照处理后,小麦粉和大米的游离脂肪酸略有所减小,在第15 d和30 d对样品的游离脂肪酸值进行测量,其游离脂肪酸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且经微波处理和未处理的小麦粉和大米的游离脂肪酸值相差较小。经微波处理后的样品水分都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或者辐照时间的延长而相应的降低。经微波处理后的小麦样品在相同功率下延长辐照时间、或相同辐照时间下增加功率,可使小麦的发芽率相应的降低。在完全致死剂量下,小麦样品的发芽率的变化范围为97%-67%。
其他文献
分析了青岛某高校浴室存在的问题及废水排放特点。采用水源热泵技术对洗浴废水中的低品位热量进行回收。采用比较成熟的废水处理技术,将其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杂用水
目前的课程团队建设存在着“拉郎配”“标签化”“离散型”“短暂性”等问题。学科教学论课程团队建设关键要创建良好的机制,打造“团队力”:创建“联合”的队伍机制,提高团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