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经历了19世纪向20世纪过渡的动荡时期。毛姆身处这一复杂多变的时代,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思考。他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探索,寻求真正的自由之路和人生的终极意义,以传统的讲故事的叙述方式,将20世纪人们生活所面临的挣扎与矛盾的状态呈现出来。本文始终关注毛姆自由观的内涵问题。本文选择了他的几部有代表性的长篇及短篇小说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这些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及其主题的深刻挖掘,挖掘毛姆本人的创作意图,及他本人对于这些人物形象的评价,进而提炼整理出毛姆的自由观。在一生的思想探索中,毛姆接触到印度教,并深受其影响,他认为自己毕生所要追求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在印度教的瑜伽修行中就可以得到实现。这导致他最终放弃了基督教信仰。为更清晰地把握毛姆的思路,本文也尝试比较了印度教与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与重要观点。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概括了毛姆的自由观,分析了阻止毛姆得到自由的三大因素,最后分析了毛姆追求自由境界的历程,并得出结论。第二章主要对基督教与印度教在神的观念、寻求解脱的途径及对现世看法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因为毛姆本身对宗教有着很深的情结,他自幼成长在神职人员的家庭,始终对宗教心存寄托。他最终抛弃了基督教,而走向了印度教,虽然他本人并没有加入印度教教会,但他通过《刀锋》中的拉里这一人物形象表达出内心对于印度教的向往。第三章主要分析了毛姆自由观的独特性。毛姆经历了19世纪与20世纪更迭的动荡年代,也经历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大流派的洗礼。他的自由观深刻而独特,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不论现实如何改变,毛姆始终以一种低调的姿态去了解现实状况,但是他的思想中仍然坚守着对人生意义与自由境界的探寻。他骨子里流淌着精英意识的血液。在毛姆追求自由的路途上,比较遗憾的一点是由于毛姆本人性格自卑敏感,加之口吃的缺陷,生活中的毛姆饱受各种束缚与痛苦,并没有最终达到理想中的自由境界。尽管如此,毛姆对于人性的深刻挖掘和对人类精神自由的探索,对世人也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