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波兰裔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作为英国现代杰出小说家之一,在英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康拉德的创作中,因为其思想的复杂与深邃性,小说创作上呈现出狂欢化的叙述模式,在“死亡主题”下展现出多种话语形式共时呈现的众声喧哗的话语场。打破了以往传统现实主义单一话语构成下,封闭性的文本阐释空间,而呈现出多种阐释可能的开放性。在康拉德的作品中“死亡主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乎贯穿了他整个创作生涯,他将非凡的个人经历投射到文学创作中,将个人对生存感悟、文明的反思、人性的关怀都融入到了他精心构建的“死亡主题”创作中。因此,选取这三部对康拉德来说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文本对三部小说的“死亡主题”进行梳理与研究成为探究与发现康拉德的思想世界关键突破口。本文立足于三部作品,对作品中的“死亡主题”进行探究,分析康拉德在三部“死亡主题”作品中不同向度上的思考,以及呈现方式。《“水仙号”的黑水手》:浪漫恣意的激情,是对冲出死亡虚无之围的生命、精神力量的双重礼赞;《吉姆爷》:用戏拟与反讽的手法来展示人类在自我认证时的困境;《黑暗的心》:在狂欢化的话语场中展开与死亡的多重对话,展示了寻找灵魂世界的可能之路。通过对三部作品中“死亡主题”的分别阐释,在层层意义解读中发掘出康拉德死亡观的样貌,将自我之思同人类普遍命运结合起来,以死观生。直面死亡,破除死亡造成的焦虑与恐惧;反思自我,冲出死亡的环形废墟;对话死亡,在死亡中寻找自我。向死而生:冲破死亡的虚无之围,寻求正确认证自我的道路,寻找灵魂的世界。通过对以死观生、向死而生的死亡观的确立,揭示康拉德作品在预言性与寓言性的外观下,对现实人生的关照与指导意义。